第八百九十八章 古怪的医书

  在粤东省商会举行的白云山拍卖会上,张阮清拍下了几本古代的医书,以及一些早些年那些名医们的笔记。
  当然也有不少医书流拍了。这些医书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不是学医的人搞不懂这些东西,而买来当古董收藏的话,纸张又是最难保存的,所以无人问津很正常,也没有多少人跟张阮清抢。
  就在下午拍卖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有一件拍卖品被抬了上来。
  这是一个长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高度将近30厘米的木匣子。匣子上面刻画着各种各样的纹饰,看起来也有些年头了。
  顿时拍卖会现场很多人的眼珠子亮了起来。原因无他,这个箱子是紫檀木制成的。
  紫檀树是一种乔木,木材坚硬致密,心材红色,为优良的建筑、乐器及家具用材。华夏从古代就有使用紫檀木来制作家具的悠久历史。
  紫檀木由于本身含有一种带有芳香气味的油脂,所以紫檀木制作的箱子,本身就具有防霉,防虫咬防虫蛀,以及不容易干裂的特点。
  现在紫檀木的价格非常高,哪怕是品相一般的小叶紫檀,价格也被疯狂的吵到了三四百万一吨。
  而眼前这个紫檀箱子,是用最好的小叶紫檀制成 ,上面雕刻的工艺也非常精致,而且看起来这是个有些年头的物件儿了,起码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件古董。
  主持人介绍道:
  “这个物件,是一件家传之物。里面是三本医书,书的封面上写的是《青囊书》。
  当然,我们知道《青囊书》早就已经失传了,这很可能是古代某位名医的笔记,借用《青囊书》的名头而已。
  不过这本古书至少有两三百年历史了……
  刨除这本书本身的价值,这装书的匣子本身也是一件古董,这是由原产自南洋的上好紫檀木制成的箱子,上面的雕刻也是名家的刀工……
  这个医书和装书的匣子,起拍价500万,每次不低于1万。现在有兴趣的可以上来看了。”
  于是众人排好了队,一个个上来仔细观察着这本书,当然,更多的人看的是那个木匣子。
  当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了这个木匣子,一个个进入了非常兴奋的状态。甚至这状态有些癫狂。
  张阮清远远看了一眼那个木匣子,从木匣子上面传来的木材特有的清香他就可以判断出这个确实是小叶紫檀的木箱子。
  但他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木匣子旁边放着的三本书上。
  张阮清带上了拍卖师递过来的一双线手套,小心翼翼的拿起了其中一本书。
  这书是线装的,上面的字体都是繁体的隶书。很快,张阮清就感觉到这本书有古怪。这本书的纸张,看起来并不是一般的纸张。
  这本书籍的纸张,摸起来触感跟加厚的a4打印纸差不多,但是比那个更厚也更加柔软。
  而书写书中内容的墨,也不是普通的颜料,这种颜料稍微带一点油性,应该是防水的颜料。
  张阮清想起来 ,他以前跟慕容天极道长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慕容天极道长就给他看过一种材料跟这本书的纸张类似的书籍。
  这种书籍的原料,不是竹浆或者是纸浆,也不是麻之类的东西,是一种叫缠鬼藤的植物。
  这种缠鬼藤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植物,这种曾经藤生长在华夏西南部的原始森林当中。缠鬼藤这种植物并不粗大,粗细也就跟柳条差不多。
  只是这种缠鬼藤是生长在地面上,一球一球的,非常坚韧。如果有小型的动物一旦误入了缠鬼藤之中,就会被缠鬼藤给牢牢的缠住。
  而等动物死掉腐烂之后,尸体上腐败的液体就会成为缠鬼藤的养分。说起来这东西跟猪笼草,捕蝇草,食人花等植物是一类的植物。
  虽然缠鬼藤只有柳条粗细,可是它的坚韧程度却是柳条的数倍。
  而且缠鬼藤本身一旦受到了损伤,就会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液体,各种液体含有一种特殊的胶质,可以很快的把缠鬼藤破损的地方给修复,而且修复之后的部位比原先的缠鬼藤更加坚韧。
  那些在华夏西南部生活的先民们,利用缠鬼藤来编绳子,制造陷阱等。终于有一天,有人突发奇想,用缠鬼藤来造纸。
  缠鬼藤本身就含有那种胶质和粘液,所以用缠鬼藤生产出来的纸张非常厚实坚韧,不易破损。
  而且缠鬼藤所具有的那种粘液也具有微量的毒性,还使得这种纸张具备了驱虫防虫蛀的功效。
  对于纸张而言,保存纸张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如果湿度过大,纸张就容易潮湿腐烂发霉 。可如果完全没有湿度也不行,纸张的纤维失去水分之后就会干燥断裂,使得纸张一触碰就碎掉。
  可缠鬼藤制成的纸张就没有这种困扰。首先来说这种纸张非常的耐潮湿。只要不是直接把纸张放在水里泡,哪怕放在山洞这种很潮湿的环境,纸张也不会腐烂和发霉。
  另外这种纸张的纤维非常坚韧,密度也大,哪怕是在干燥的地方储存千年,只要拿到稍微潮湿一点的地方,纸张的纤维就会自行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使纸张恢复韧性不至于破裂。
  另外,这本书书写的墨也不是普通的墨,而是从一种甲虫身上吸取出来的液体。这种墨带有一种油性,因此遇水和潮湿之后不会洇掉。而且这种墨也带有驱虫防蛀的功效。
  这本书用这种纸张和墨写成,保存千年以上都不成问题。
  而张阮清也听慕容天极道长介绍,这缠鬼藤早就绝迹了几百年,因此能看到这种纸张写成的书籍,历史起码也得在五六百年以上。
  张阮清心中暗喜,就凭这纸张和墨,就能够判断这本书来历不一般 。可笑的是一堆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那个装书的木匣子上,对于这本书本身却丝毫不关心。
  这可真是现代版的买椟还珠啊。
  张阮清翻开了书页,开始浏览了起来,很快,他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