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里做考官 第65节

  “守住!放箭!快放箭!——”董成也顾不得再追究下去,一边下令,一边急忙朝城楼下走去,“你们先守住,我去粮仓那边看看……”
  “将军——”跟着他的亲卫忽地冲他喊了一声,董成刚一回头,竟觉得心口一痛,再低头看时,一寸多锃亮的剑尖从心口穿出,鲜血滴落在他身前,他有些麻木地望着跟随自己多年的亲卫,“你……为何?为何……”
  亲卫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说道:“将军昔日曾欲借魏将军人头与金人做投名状,今日,也请将军借人头于属下,保属下一命吧!”
  “你——”董成指着他,艰难地张了张口,还没说话,亲卫已拔出剑来,干脆利索地割下他的人头,高高举起,“董成人头在此,开城门,迎海州军入城!”
  沭阳城的守军目瞪口呆,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刀剑,而城门也在同一时间被轰然撞开,董成的无头尸体沿着城楼的楼梯滚落下去,再也无人理会。
  作者有话要说:  海州狸:居然说我们是水鬼,嘤嘤嘤,什么眼神!
  第九十四章 接风之礼
  董成死的时候, 沭阳将士其实跟着松了口气。
  他们绝大多数是本地人,虽然金人占领江淮山东已有三十余年,然一直都是掠夺性经营, 从未给与他们与金人平等的生存机会, 尽管也招揽了一些地方大族入朝为官, 开科取仕,可底层的平民,却大多数沦为奴隶和流民,艰难求生,朝不保夕。而这些年轻的士兵, 也都是前两年金主完颜亮准备伐宋时强行征召入伍,他们的上一辈还怀念着昔日大宋时代的生活,这一代却成为金人对付大宋的前锋和炮灰。
  然而习惯性地服从命令和羊群效应, 让他们只能听从董成的指挥,哪怕明知道这样的结果是死路一条。
  董成喊着要同归于尽, 他们并不。毕竟,他们身份的悬浮, 注定对金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所以当董成一死, 守城军立刻放下了刀箭跪地投降。
  辛弃疾一马当先, 在冲车的巨槌撞开城门之时, 便率人冲进了城门,挥剑——砍了个空气。
  里面的军士都已经跪在地上,其中一个亲兵装扮的男子双手捧着董成死不瞑目的头颅,高高举过头顶,“罪臣董成人头在此!”
  辛弃疾只看了一眼那人头,便点头让亲兵手下, “董成胆敢烧毁粮仓,断绝数十万军民生路,可谓罪大恶极,悬首城门七日,以儆效尤!其余人等,愿归顺我海州军的,登记造册,想返乡归家的,亦可报名,等清理完毕后,只要不曾随金人犯下奸淫掳掠及杀人重罪者,便可离去。”
  普通士兵大多都松了口气,留在沭阳都是底层军奴,金兵精锐都随完颜廷去攻打海州,在他们看来,此战必胜,都想着海州富庶可大肆抢掠,留守的都是没机会参与分赃的苦力。可没想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们正因为没去,才保住了性命。
  除了董家人。
  等辛弃疾带着这一战的胜利品回到海州城时,方靖远最感兴趣的就是那辆幸存的猛火油柜车。
  这猛火油柜用的黑色膏油,正是曾被沈括命名的“石油”。中国古代利用石油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易经》记载的“泽中有火”,到西汉时期班固在山西发现的“石脂水”都说的是石油。而到了北宋时期,不但有明确的产地记载,还将其列入了军用物资,记入《武经总要》之中(注1)。
  他曾在陆游那见过用石油制成的“石烛”,照明效果和耐久度远超寻常蜡烛,可惜燃烧时的烟气过浓不说,“所沾幄幕皆黑”,其他人都避之不及,陆游却用这种碳黑制墨,还送给了方靖远几块。
  可惜产地延州、鄜州如今都在金人掌握之中,开采不便,导致原本在北宋时研制出来的很多衍生品都成了紧缺货。
  所以当辛弃疾的手下打听到完颜廷居然带着这等大杀器来攻城时,方靖远就先行制定下了对付猛火油柜的方法,交给辛弃疾的时候,千叮万嘱,一定要弄个样品回来,若是能缴获更多的石油原料就最好不过。
  辛弃疾起初还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便携式投石“炮”和千里镜在他手中,甚至都用不上魏胜的战车,就能碾压周围镇守的金国大军。直到他亲自见识了猛火油柜的厉害之处,方才感觉到后怕。
  这猛火油喷射出来,但凡被喷中的,挨着就起火,水不能灭,不烧至糜烂绝不罢休,杀伤力和震慑力极大,若不是他们早有准备,带着灭火专用的“沙包”,这次定然会吃个大亏。
  “他们既然敢带这个来攻城,想必还有不少石油存货吧?”方靖远看过油柜车之后,兴致勃勃地打算将其拆解,随口还问了问储备原料,若是有足够的石油,他还可以研制出更多好料,想想就有些激动啊!
  结果辛弃疾却摇摇头,当头浇下一桶冷水,“只有不足五十桶,听说此物腥臭难当,封以纯铜制成的油桶存放方能保证安全,寻常人也不敢轻易使用。从延州运来此处,价值昂贵,便是完颜廷也备不下太多。”
  “五十桶也行啊,让人小心存放,等我拆了这油柜研究完之后,在取些来做做实验。”
  数量虽有些少,蚊子肉也是肉,方靖远也不嫌弃,干脆让他都派人运送到城外的云台山下的一处“试验场”,那是先前为了采石方便临时清理出的场地,后来成为就地取材研发便携“石炮”的试验场,如今,又要成为新产品的研发基地,取名废的方靖远本想给这取个“云台实验室”的名字,却被辛弃疾拦住。
  原来在汴京沦陷之前,将作监之外还有军器监,其中不光有火药院,还分为二十一作,其中就有火药作和猛火油作,而如今的军器监已并入工部,却因为一些军械的图纸丢失和原料缺失,产量和威力都大不如从前。
  方靖远先前将改进的神臂弓弩交给工部和军器所时,就得了赵昚的特许去翻查了军器所的资料,知道汴京曾经有过猛火油柜,这还是第一次见。
  这东西是个熟铜制成的柜子,上面有注油口和出油管,通过管上的活塞式喷筒来喷射猛火油,按照原来的设计,应该还可以用前面的火楼盛引火药直接点燃,如此一来喷出的就不光是火油,而直接是火药,一喷一条火龙,比先前那般先喷油再引火的方式更为凶残。
  幸好,他们的柜子都是坏的。
  方靖远看了看火楼,发现火楼内部被人为破坏,若是放入引火药,稍有不慎没喷出火去,反而会从内部引燃爆炸,所以完颜廷才不得不换了个笨法子,结果却被方靖远破解得干干净净不说,最后还反噬自身,以致大败。
  “看来完颜廷找到的匠人,也是逼不得已才给他干活,这活干的……直接砍掉了猛火油柜一大半的杀伤力。难怪我听你说起他们喷火的法子那么古怪,原来是被人做了手脚。”
  “想必是昔日汴京的大匠或是后人,才能有此心胸和手段。若是能找到就好了……”
  “那有何难,”辛弃疾一听还能增加这东西的杀伤力,两眼发亮,简直恨不得立刻去揪出人来修复油柜,“我这就命人去那边问问,说不定那大匠及其弟子这次也跟着来了。”
  只要跟来的,除了那些金兵之外,汉人士兵和奴隶都已归顺海州军,如今正好被安置在海州城外修整,方靖远已安排人去登记造册,将他们的籍贯和准备落户的地方一一记录下来,还特地让人标注了职业和特长,有手艺的先留下,其他人去安排开荒筑城,如今的海州百废待兴,有的是活计等着人来干。
  辛弃疾兴冲冲地去找人时,岳璃也带着海州狸的娘子军们回来复命。
  当初岳璃练兵时,方靖远就特地让她加上了游泳和潜水课程,一开始这些小娘子们还各种羞怯怕水不好意思,方靖远只好跟她们再三解释水军在海州城的重要性,还特地搜刮全城的水靠给她们配备上,这才哄得她们肯下水学游泳。
  结果没几天,这些小娘子们不但学会了游泳,还学会了在水中作战,尤其是绣帛儿的飞索,已经练到可以随波逐流,缠丝不解的地步,让武功废的方靖远大为叹服,这才同意了她们前去沭阳粮仓偷袭的计划。
  哪怕早知道她们能得胜归来,也没想到她们能赢得如此漂亮,行事干脆利索不说,完美地实现了作战目标,外人只道粮仓被金兵烧毁,却不知她们早已提前运送出来,如今已停放在海州港。
  “辛苦你们了,”方靖远安排十三姨给海州狸准备接风宴,非得好生犒劳她们一番才行,“等会魏将军也会来,此番拿下沭阳,当记你们头功,除了军中奖赏之外,可还有什么想要的么?”
  岳璃尚未开口,魏楚楚和绣帛儿就在她身后窃笑不已,她听得笑声转回头瞪了她们一眼,方才说道:“此战不过小试牛刀罢了,弟子先前大意,未能当场斩杀完颜廷,他虽重伤落水,但一日不见其死讯,就不能确定。徐州、沂州仍在他的属下掌握中,弟子打算先往徐州一行,打探情报。至于奖励……先生不是说,等收复故土,班师回朝时,陛下有重赏么?”
  “你也不必如此心急,光复之事,岂是一日之功?”方靖远并不了解她的心思,只是想着海州狸的下一步计划,“我想请魏将军一起表彰你们,也是想让军中人和海州人都看到,身为女子,亦可建功立业。此次居功首位之人,还可奖励海州城中商铺一处,自营出租皆可,且为女子所独有私产,无论以后婚嫁与否,除子女继承外,不得转赠他人。”
  “叮当——”掉落在地上的,是绣帛儿手中的手钏,她在海州狸中,最是风流多情,正是与她昔日在女飐中的经历有关。她自幼被家人卖给一家杂技行社,练习的是柔术,那种训练之残酷,同龄一起训练的十几个女孩之中,只有她最后练成,其间那些受伤失败的女孩去了哪里,她连问都不敢问。
  可她好容易成名赚到钱之后,昔日的家人又找上门来,向她索要钱财,甚至打算将她再卖一回,在那时,她若是不从,便是不孝,到最后她干脆转投女飐社,第一次亮相就“绞杀”对手,将那打她主意的人也险些“绞杀”,唬得那人赶紧“退货”不说,还砸了她的娘家。
  那时她还身在贱籍,不能独立女户,只能被他们缠着吸血,可一想到便是嫁人,许多娘子也是被关在后宅,贡献私产不说,劳碌一生,同样活得无比憋屈。绣帛儿才宁愿投身从军,也要活得纵情恣意,再不受什么家人和婚嫁束缚。
  她原本想着只要快活一时,哪怕死于阵前也在所不惜,可没想到,方靖远竟为她们想得如此周到,这种独家继承的女子私产,正是为了保护她们的自由和独立而设,难怪岳璃先前跟她们千叮万嘱,只要能尽心训练,立下战功,方使君绝不会亏待了她们。
  因为她们是第一批海州狸,是海州,乃至整个大宋女子的骄傲。
  她们立下的战功,将光耀史册,她们的名字,也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传奇,引领更多的女子走出家门,找到属于有她们自己的道路。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铺子,对她们而言,却不啻为一次生命的转折点。
  作者有话要说:
  小岳:先生奖励给姐妹们私产,给我奖励什么呢?
  小方:乖徒弟,当然是你要什么,奖励什么啦!
  小岳:当真?
  小方:那当然,君子一言什么马都难追!
  小岳:好,先生记住就行。我先记账,回头慢慢算……
  注1:宋朝康与之《昨蒙录》:“为日烘石热所出之液,西北边防城库皆掘地做大池,纵横丈余,以蓄猛火油,用以御敌”。
  第九十五章 一铺在手
  海州城里的铺子, 就是如今海州人的财富密码,只要一铺在手,简直三代不愁。
  原本海州城里商户, 在方靖远刚上任时, 还想观望一下, 毕竟他们都是本地的士绅,金人来了,他们多割点肉也能活,魏胜夺下了海州,给他们各种优惠和扶持, 搞活了工商,稳定了人心,好不容易安安稳稳过了一年, 突然就有了大宋派来的正式知州。大宋重文轻武人所皆知,他们就怕新来的方使君三把火先烧了魏胜原来的政策, 殃及他们这些池鱼。
  可没想到,方靖远压根没想过从他们身上扒皮, 反而从南宋带来了海商的商队, 一下子就搞活了海州的商贸。
  原本上次静海军和魏胜联系上时, 魏胜就希望静海军能帮海商护航, 让他们能够来海州交易, 然而大多数商人对海州的情况不明,宁可多跑点路上通州直接去交易,也不敢贸贸然入港。
  方靖远上任时,辛弃疾的船队也跟着来了。辛大佬本身就是大豪商,做得是南北买卖,水路黑白通吃, 自然也少不了筹谋海运之利。尤其是他上次去燕京时,辛弃疾就派人沿途打点,也跟着跑了两趟,算是把这条商路跑通了,这次就干脆召集了临安不少商贾勋贵,组了支船队随行。
  海商本就是重利,然而风险也是极高,能跟着大宋水师同行,有官方护航,还得方靖远承诺在海州交易的种种优惠和便利,减少在路上的时间还可以多跑一趟,如此既减少了他们的风险,又增加了获利途径和机会,何乐而不为?
  然而,原来的海州城,地方就不够用了。
  海州原本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属于易守难攻之地,魏胜夺城后就召集人手修建城墙,建造战车,方才挡住了金兵的反扑,仓促之下,修建的城池也大不到哪去,不过以当时的人口来说,还是足够居住。
  可后来流民来投奔时,地方就远远不够,金兵还时不时从旁边的山上窥探城中布防,才逼得魏胜在方靖远一上任时,就要求扩建城池,修建外城,将原本海州城外的两座山都纳入城墙守护范围内,避免给金兵制造地理优势。
  魏胜判断的十分准确,完颜廷从徐州调来的猛火油柜和床弩、投石车等重型攻城器械,就是打算借助海州城外的山坡,居高临下地攻城。
  可他没想到,他甚至没能走到海州城下,就已全军覆没。
  而海州城,已不是他先前所知道的那个海州城了。
  海州城向外扩张了数倍于从前的面积,不光是将城外的两座小山纳入城墙范围之内,还向北延伸了不少,将大片荒废了田庄也跟着围了起来,向东扩建了原本的码头和港口,原本那些守在城外奄奄一息的流民,在扩城的工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方靖远是坚持以工代赈的形式,不光让他们跟着修建城墙,还要开荒、盖房、挖渠、引水……几乎没有一天空闲的时间。
  不仅如此,方靖远在招工时还特地让他们报上一技之长,挑了几个读过书的人负责登记流民的信息,既方便安排后续的落户垦荒,又能够让他们分组互保,避免金国探子潜入其中。
  这些朝不保夕的流民得此重用,更是一百个上心,上次跟海州城里的百姓一起揪出金国探子的事,他们也跟着出了不少力。
  那些原本不想让流民入城的海州原住民和商户士绅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方靖远新建的外城,竟比原来的海州城更为经济适用。
  大宋没有宵禁,也不禁绝工商户入仕,故而建城时从未刻意将坊市分隔,严格区分商业区和住宅区。从汴京到临安,因城市化进程过快带来的人口拥挤,使两都地皮都堪称寸土寸金,所以一般建房时都至少盖两三层。
  尤其是那些沿正街的住户,围墙也不再是单纯的围墙,都盖成商铺,类似后世的商业街和门头房,无论是自用还是出租,收益都十分可观。
  海州城原本只是一座小城,城内除了州衙和一条正街外,其他的街道都是住户自己加盖,高矮不一,造型各异,虽然也是独具特色的风格,但整体看来还是有些散乱,尤其是原本建城时并未考虑下水道的问题,还是后来居住的人多了,挖了水渠排污,可一旦下雨,难免会有污水四溢,臭气熏天的时候。就更不用说每日都必须赶早倒夜香送出城外去,免得城中人多了之后带来各种问题。
  方靖远一开始提出过要改造旧城,可这时代的人都轻易不愿搬迁,更担心他让人搬迁的目的,这是要变着花样掠夺他们的铺子,还是要额外收钱征税?
  原本就“日理万机”的方靖远哪里有功夫跟他们去扯皮,正好新城还是一片荒地,随便由他规划,就干脆地撂下了老城区,在原本荒废的田野上开始建造新城区。
  起初老城区的人尚不以为意,觉得新城规划的房屋过于密集,街道和叫“广场”的地方浪费了不少空间,而那些流民盖房的手艺远不如他们专业的工匠细致,更何况方使君弄出来的那个叫“水泥”的砂浆,铺路盖房的速度快是够快,可那色调简直丑得让人目不忍睹。
  大家就十分不解,以方使君这般风流人才,谪仙样貌,怎地就没长一双识货的眼睛呢?
  就他画的图纸,横平竖直,毫无变化,完全没有水墨留白,意境悠远的感觉,直白写实得让人都不知该如何评价才好。
  好在方靖远也不在乎这些虚名,更在意他亲手打造的海州新城的实用性。
  毕竟这座城在他的规划中,要容纳十几万人入驻,还要有能够举行大型商展的场地,先期的给排水工程若不早早做好,那后期人口爆发带来的污染和卫生问题将会摧毁这座滨海明珠。
  海州的矿山不多,可因为是两条河流的入海口,沉积的黏土和淤泥很多,还曾经修建过两座官窑,只是后来都毁于战乱之中。
  方靖远在开山时就特地考察了附近的地形和矿产,外圈的围墙修好后,就开始让人按照图纸先挖地基和管渠,他记得早在汴京时代,工部的《营造法式》就有设计专门的排水系统,福沟寿沟的设计十分科学实用,如汴京这样临江易倒灌的城市都能安度雨季,更不用说小小的海州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能看得更远,结合目前所有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水平,方靖远尽可能拿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商业性和居住舒适度的城市规划图,结果还被一众土著鄙视审美差异,最后不得不动用使君的权利,用城外双倍良田置换城内荒地,将他规划中的新城用地全部收归府衙,然后再开始统一进行建设和分配。
  如此一来,新城的房产和商铺就成了大宋国有化资产,他才能够用于奖励战功卓著的海州狸娘子军和筑城时改进了搅拌机提高工作效率的老工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他奖励的不光是勇夫,但凡能提高新城建设进度的工艺和建议,统统有奖。
  如此一来,新城的建设就已令人咋舌的速度前进,因为方靖远提前给负责建房的流民说了,新城建好之后,建城的工人有权优先报名购房,若是没钱买房的,可以先租赁外区的廉租房,以他们目前的工钱完全租得起也住得起,哪怕等新城建好之后,还有无数的工作等着他们加入,根本不愁赚不到房租和生活费。
  给自己建房的动力加上各种奖励政策,工人们干劲十足,就连先前金国大军来犯的消息,都无法阻挡他们上工的脚步。
  海州城几乎一天一个模样,辛弃疾率兵出击应战完颜廷时,城中的排水渠和水井才开始挖,等他打完仗、收拾完战场、带着数万人马回来时,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都已经盖好,就差上梁按门窗。这还是因为周围山上的树木被方靖远限制采伐,不得不等从北方船运来的木料才拖慢了进度。
  “你还真行啊!才不过一个多月,我简直都认不得这地方了!”
  辛弃疾随方靖远一起巡视新城区,正好看到工人们忙忙碌碌地推着吊车搬运石料,铺在“广场”的地面上,平整光滑,犹如一面水镜,不由咋舌道:“元泽,你建这么大的场子何用?用作骡马市太过糟践这些石料,若是瓦舍……露天的占这么大地方,只怕后面的人都听不到声了。”
  “都不是,”方靖远倒是挺佩服他的想象力,“空出这片场地,一来可以用作节庆时全城百姓聚集之所,二来平时可以设置临时摊点,供那些买不起店铺的人买卖杂货,无论是城里城外的居民,还是南来北往的海商,都可以定期在这里展销货物,而无需驻守店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