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新三足鼎立战略

  时光匆匆而过,一晃就进入了1860年。开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尼古拉一世去见上帝了。
  要是发生在欧洲其它国家,这也是小问题,不就是换一个皇帝嘛,日子照常过。
  发生在沙皇俄国就不一样了,换了沙皇,也意味着俄国人的外交政策即将发生改变。
  作为欧陆霸主,沙皇政府的外交政策变化,肯定会影响到国际局势,维也纳政府必须要做好应对措施。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分析道:“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报,亚历山大二世的性格没有尼古拉大帝那么强势,他更加擅长妥协艺术。
  亚历山大二世的政治立场和尼古拉大帝不一样,他主张进行更加彻底的社会改革,反对忙碌对外扩张。
  外交部判断,亚历山大二世可能会和英国人妥协,停止支持印度叛乱分子,换取英俄两国的妥协。
  没有俄国人的支持,印度人是挡不住英国人的,要不了多久这次叛乱就会被镇压下去。
  最多再过两年时间,英国人就可以从印度抽身。到时候英国人的战略重心是回到欧洲大陆,还是发起新一轮的殖民扩张,目前还不确定。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人应该会加快在撒丁王国的行动。
  巴黎政府已经成功的说服了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从撒丁王国撤军。按照约定,在抓捕凶手过后,我们也要从撒丁王国抽身。
  只要法俄两国达成协议,俄国人撤回在撒丁王国的军队,英国人就独木难支了,剩下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和法国为敌的底气。
  要说服俄国人不难。亚历山大二世要进行社会改革,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资金。法国人只要肯提供一笔贷款,沙皇政府就会卖掉撒丁王国。”
  财政大臣卡尔摇了摇头说:“伦敦政府不会罢手的,给撒丁王国提供贷款,虽然是前几届政府干的,可英国政府毕竟为贷款提供了担保。
  英国国会不可能承担这笔债务,资本家们更加不可能放弃这笔贷款,更何况贷款背后还有庞大的利益。
  现在撒丁王国可是他们的工商业产品倾销地,每年都有数百万英镑的出口贸易额,他们也舍不得放手。
  一旦法国人占领了撒丁王国,他们的特权全部都没有了,贷款也变成了烂账。
  现在英国人已经丢掉了半个撒丁王国的市场,差不多都要到他们忍受的极限了。
  除非法国人利用英国人无暇顾及撒丁王国的机会,快刀斩乱麻,造成占领撒丁王国的既定事实。
  可惜巴黎政府下不了这个决心,他们担心直接占领撒丁王国,引起大家的忌惮,甚至是引发反法战争。”
  这是后遗症了,拿破仑给法国人留下了辉煌的时代,同样也让法国人站在了聚光灯底下,他们在欧洲大陆上的任何行动,都被大家用放大镜看。
  拿破仑三世无法准确判断各国的真实立场,选择了求稳。蚕食撒丁王国,表面上是减轻了各国的忌惮之心,实际上没什么卵用。
  无论是否吞并撒丁王国,各国对他们的忌惮都不减分毫。没有采取行动,主要还是因为利益。
  利益不够,没有大国牵头,小国怎么可能做出头鸟呢?
  当然,这只是旁观者清。如果弗朗茨站在了拿破仑三世的立场上,他同样会选择求稳,甚至比他还会更稳。
  意大利地区从来都不是什么好进的,就算是要在欧洲大陆上扩张,把边界线推到莱茵河边,也比往意大利发展更有发展潜力。
  稳住基本盘就死磕北非,凭借的法国的国力,将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纳入本土,完全不是问题。
  非洲大陆的重要性,拿破仑三世已经看出来了。继位过后,就加紧了扩张步伐。如果不是撒丁王国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估计现在非洲殖民面积最大的也不是奥地利。
  费利克斯首相提出了不同意见:“法国人的选择没有错,按照现在的蚕食速度,就算是英国人抽身回到欧洲,法国人也可以吃掉半个撒丁王国。
  剩下的地盘就算是被保下来了,早晚也是他们的盘中餐。慢慢的英国人就会发现,死保撒丁王国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至于他们受到的损失,完全可以在别的地方弥补回来。只要俄奥法三国的平衡没有打破,英国人的欧洲大陆政策就实现了,没有必要计较小小的撒丁王国。
  只是法国人野心勃勃,一旦占领了撒丁王国,恐怕他们还会图谋意大利其它地区,到时候我们的麻烦会不小。”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说出了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消息:“或许我们可以法国人做一笔大交易,把意大利地区让给他们!”
  众人脸色大变,法兰西+意大利这完全就是一个巨无霸。
  财政大臣卡尔反对道:“不行,付出整个意大利地区,确实可以换取法国人默认我们统一德意志地区,可是还有英国人、俄国人。
  普鲁士王国的实力不弱,勉强统一起来的德意志联邦帝国也有不小的实力,我们很难做到速战速决。
  除非再拉拢英俄之间的一家,不然一个操作不好,就是法奥联手挑战整个欧洲大陆,我们没有多少胜算。”
  这个提议确实非常有诱惑力,可惜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弗朗茨不是担心法奥联手挑战欧洲大陆会失败,现在俄国人外强中干不在状态,没有毛熊这个主力,这个胜算并不低。
  问题是,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法国民众或许愿意做这一笔交易,可是爱抽风的拿破仑三世就不一定了。
  万一被坑了,那么少不了要灰头土脸,搞不好还要吐出去不少利益,除非……
  不能再想下去了,弗朗茨立即打住了幻想。国际局势又不听他指挥,拿破仑三世的野心才刚刚点燃,还没有到那一步。
  “今天的内容按最高机密存档,大家埋在心里就可以了。
  国际局势千变万化,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统一德意志地区依然是我们最核心的战略,但是如何统一德意志地区,什么时候统一德意志地区,都必须要谨慎。
  任何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讨论,今天无法做到的事情,或许明天机会就来了。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发展,盲目打破国际局势,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对比欧洲各国,我们拥有很大的优势。
  人口、领土、资源,这三个核心要素,除了俄国人外,欧洲大陆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我们比。
  拖的时间越长,这些优势转化成的综合国力就越强。现在法国人的实力和我们相差不远,十年过后双方的差距就会被彻底拉开。
  到时候再谈这个问题,想必会更加容易。拿破仑三世可不会看着被我们甩开,他们想要追上来,必须要对外扩张。”
  这个年代消息传递不便,奥地利的经济发展数据,也没有对外公开,各国都还没有注意到人口、领土带来的发展优势。
  不过,这也无法长期进行保密。随着大家交流的日益频繁,肯定会注意到奥地利的变化。
  到时候,拿破仑三世肯定会做不住。这个年代还没有被打断脊梁的法国人,可不会容忍被人超越,逐渐没落下去。
  要么打一仗,遏制奥地利的发展;要么对外扩张,增加实力。
  这个选择题很好做,还有一个人口、领土、资源更多的毛熊在,这都是法国人欧陆霸权上的敌人。
  靠武力打过去,显然是做不到的。俄奥同盟还没有散伙,军事行动看不到任何胜算。
  就算是拿破仑三世不想对外扩张,狂热的民族主义也会把他们逼上战场。不是对外,就是对内。
  到时候,法国政府的选择余地就不大了。引诱一下,双方达成交易的可能性非常大。
  财政大臣卡尔提醒道:“陛下,法国人做大对我们的威胁非常大。到时候,我们就算是统一了德意志地区,也被夹在了法俄中央,战略上非常的被动。”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解释道:“恰恰相反,当俄法奥三足鼎立瓜分欧洲大陆成型后,我们反而非常的安全。
  只要英国人没有放弃欧陆平衡政策,我们就不用担心被孤立。兼并了意大利地区的法兰西,可不是现在的法兰西。
  同样,吞并北欧的俄罗斯帝国,也不是现在的俄罗斯帝国。
  三个庞大的帝国并立,实际上反而是最稳定的,除非某一个家出现了问题,打破了这种平衡,才会爆发战争。
  只要保证不是我们自身先出了问题,那么危险依旧在可控范围之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国中我们是稳定的。
  俄国人还在改革中,成败难以预料。如果改革失败的话,俄罗斯帝国没准在未来某一天就会崩溃。
  拿破仑三世得位不正,国内很多人不服他的统治。要是吞并了意大利地区,这种危机还会加剧。”
  不得不承认,韦森贝格的战略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就是太激进了一点儿。
  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内阁也不可能全部都是稳健派,弗朗茨也是有野心的。
  韦森贝格年龄不过35岁,能够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除了梅特涅的强力推荐外,就是超人一等的战略眼光。这也是担任外交大臣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费利克斯首相问道:“既然吞并意大利地区隐患那么大,又怎么能够保证拿破仑三世会上当呢?”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解释道:“首相阁下,拿破仑三世从吞并撒丁王国开始,就已经上当了。
  奥撒战争中,支持撒丁政府的资本家、贵族都损失惨重,撒丁政府的统治基础早就被动摇了。
  后面又背上了巨额的债务,现在法国人采取的是政治拉拢为主,军事威胁为辅。
  拿破仑家族在意大利地区的影响力不弱,很多意大利人还以拿破仑为荣,我有理由相信撒丁王国的地方实力派会投靠法国人。
  有这些人的配合,法国人在当地的统治很快就可以建立起来。
  不过,平静只是暂时的。法国人不可能拉拢所有人,肯定还要打压一部分当权者,培植亲信掌权。
  这些人不会甘心失败,迫于法国人的武力威胁,短期内他们不敢做什么。
  我们只需要撒丁王国短期内的平静,这种平静可以给拿破仑三世制造一种天命所归的错觉。
  我们还可以控制一些媒体,给他唱赞歌,加深他这种意识。
  一旦拿破仑三世认为意大利人会拥护他的统治,那么兼并意大利地区的野心就压制不住了。
  可是意大利民族主义已经觉醒,一旦法军减少或者是撤离,这些不甘心政治斗争失败的家伙,肯定会跳出来。
  比如说:鼓动爱国青年起来反抗法国人的统治,资助革命党人等等。
  叛乱也是会传染的,意大利地区乱了,法国内部也不会安稳。没有数十年时间的修养生息,法国人消化不了意大利地区。
  如果操作的好,法兰西帝国自己就会崩溃。
  当然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要进一步刺激法国人的野心,只有让他们吞并更多的土地,才会被撑死。”
  弗朗茨心中一喜,维也纳政府终于有战略眼光高的野心家啦!尽管这些操作,还是有些理想化。
  不过生活本来就很扯淡,如果想都不敢想,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