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八娘_分卷阅读_372
“为什么大火偏偏从你府上烧起来?因为心怀不轨之人都盯着你!也因为你治家不严!让人有空子可钻!”
八王猛的抬头,一脸的不相信,“皇嫂,我府上出了纰漏?不可能!”
众王爷本来都在朝八王瞪眼睛了,吃一堑长一智,怎么不长教训呢?听八王这么一说,众人又默默的收回了怒视,是啊,自己都加强了府里的管理呢,何况精明的老八……就算八王妃能力有限,老八肯定都选了可靠的人帮忙打理的!
“不可能?”八娘冷笑,“我吃饱了撑的发作你媳妇!”
八王反应倒快,“穆家?除了她同母兄弟在汴京,穆家就只在汴京开了家布店,选的也是老掌柜,我见过的,是个稳妥的,她兄弟天天都被拘着读书,也没惹事啊……我都查了的!”
一接到自己媳妇被罚跪的消息,八王就派人去调查了的,一切正常,所以,八王才进宫找小眼睛要说法的!
“幽州呢!”八娘怒问,“只盯着汴京,这就是你的眼光?!”
“幽州?”八王愣了下,这还没盯着,得避嫌啊,在幽州待了那么久,八王不管是明着还是暗地都不好派人去幽州调查……
“王妃给穆家写信,封封都嘱咐他们,不可生事的,”八王有些不确定了,“岳父来信也说都约束着家人的。”
陈王虽然不问政事,但耳濡目染,敏锐度还是很强的,“曹综发现了不妥?辽人在打穆家的主意?穆家上钩了?”
如今曹综驻守幽州,曹综可是小眼睛的嫡系,也许是曹综打了小报告。
八王脸都吓白了,“皇嫂!还请明言!”
八娘很气闷,陈王都能想得到,怎么老八就没个防范呢!
调查的结果显示,穆家还算正常,只是多开了两家布店,客户中辽人多了许多而已,这真的是非常正常,生意好,当然要扩张,而辽人探子自然不会错过穆家布庄,真的是再正常不过了……
八娘正郁闷,小眼睛正得瑟时,曹综来了密信,说是穆家长孙许久未露面,说是病了,回乡下养病去了,因八娘派人去幽州时,让他们去找曹综,这样事半功倍,所以,曹综便派人去细查,结果,穆家长孙并不在乡下。
因穆家本就只是小康人家,在乡下也就是一个老宅,小小的三间房,原本并没田地,还是家中出了个王妃后,才在乡下置办了一百亩的田产,将老宅扩建成了一个略大的四合院,探子压根没花时间,很快就查明,穆家长孙并不在老宅,虽然乡亲们都说穆家长孙回来养病,不能见风。
曹综已派人细查,一有结果,即刻汇报……
“穆家长孙在哪儿?”八娘盯着老八。
“说是病重,”八王道,“我还选了好药材送去的。”
“就没说送个太医去?”八娘道,“女婿如半子,你就是这么给你岳父分忧的?”
八王语塞,“那小子出事了?被辽人绑了?”
“不知道。”八娘言简意赅。
“辽人有异动?”冀王小声问着。
“自然,否则我查穆家干嘛?!”八娘没好气道。
冀王等人都不啃声了,虽然八王妃不见得知情,但这锅背得并不冤……
“臣弟如今是按兵不动,还是?”八王担心坏了小眼睛的安排,铁青着脸,请指示。
八娘道:“如今嘛,要的就是把牛鬼蛇神都给惊出来……”
“臣弟知道了……”八王应声道:“等此事了了,臣弟再带三娘进宫请罪。”
八娘点点头,“起来吧……”
“谢皇嫂。”八王也不矫情,在陈王的帮助下,站了起来。
“还有你们,”八娘看着陈王等人,“都多留个心眼,难保歹人不会将主意打到你们头上。”
“是。”众人齐声应道。
“你们回去后,好好查漏补缺,别让人有空子可钻,”就在众人打算告退时,八娘又道,“对了,老五,你留一下……”
陈王一下紧张起来,“皇嫂,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啊?”
八娘看着陈王,不说话。
陈王哭丧着脸,嘟囔着,“难道我家的事比老八还严重?”心中暗暗叫苦,难道今儿跪御花园的会是自己?忙冲大伙儿使眼色,赶紧去请官家啊……
结果,大家都冲陈王摇头,肯定摊上大事了,自求多福吧……
看着大家都走了,八娘起身,“到花园走走吧。”又不能关上门聊,只能去御花园的亭子里了嘛,结果就见陈王腿一软,差点就跪地上了,还好,及时稳住了身子,冲八娘苦笑,“皇嫂,你要罚我,就在这屋里吧……”去御花园,多丢人啊。
“找你帮忙。”八娘摇摇头,越过陈王,径直朝院子走去。
“帮忙?”陈王一下将提到嗓子眼的心给塞回了胸膛,赶紧跟上八娘,“皇嫂,您尽管交代。”
八娘走到御花园的小亭子里,才一边欣赏着四周的风景,一边问,“你和礼部的王博翰很熟?”
陈王虽然大吃一惊,但还是点头,“一起赏过几次画,是个文雅的。”
“知道他的过往不?”八娘问道。
陈王想了一下:“他是家中独子,他父母小时候就被辽人俘了去,给辽人放羊,二十年前,一家人偷跑了出来,一直逃到当时大宋境内,到德州定居,他读书有天赋,在私塾外偷听,先生怜悯,准他旁听,他打工挣钱之余,愣是将书读了个通透,可惜的是,他父母在他考中状元前就去世了。”
“没去他家坐过?”八娘看着不远处的假山。
王博翰的履历没问题,在到德州一年后,成亲,两年后,父母先后去世,十年前考中状元后,妻儿就跟着他赴任,德州那边的宅子是卖了的,但当时的邻居依旧记得王家,毕竟住了十年嘛,而且,王博翰读书又厉害。
王博翰的媳妇是德州本地人,也就是说,知道王博翰底细的,已经去世了。
但是,王博翰今年已经40岁了,二十年前,王博翰已经20岁了,这么大的一小伙子不想着养家糊口,竟然开始读书识字?!当然了,传奇人物都这样,可是,八娘却觉得,哪那么多传奇啊!
王博翰为官很有操守,行事也颇有章法,小眼睛是准备下一步将他调到户部的。
因此,对八娘的怀疑是嗤之以鼻,“状元之材,来当探子?这笔账会算嘛?真当上京一块砖头砸下去,十个中会有一个是状元啊?!你再算算,一个状元要混到中枢,得多少年?你再算算,古往今来,中枢大臣又有几个状元的?这当官,得有官运的!不是说,你是状元就肯定能当高官的!”
“直接贿赂丞相难道不更省事?”小眼睛觉得八娘夸张了。
八娘怼道,“照你这么说,直接贿赂你,不更简单?”
都当丞相了,谁不爱惜羽毛啊!
虽然被怼了,但小眼睛还是横竖不信,那些年,从辽国逃到大宋的人不少,所以,辽国都逼着大宋签了协议,双方互相遣返逃民,但是,只要不是大规模的出现逃民,官府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所以,从辽国逃到大宋的人并不少,难道都是奸细?!
二十岁才启蒙,竟然考中状元,这也不稀奇啊,吕蒙正住山洞,穷得都没饭吃了,竟然在财神庙找到了个老鼠洞,发现了一坛金子!更传奇的是,吕蒙正竟然没拿,还写了张纸条“横财不发命穷人!”给封好,又给埋下去了!
“后来,吕蒙正发达了,派人去财神庙,把那坛子挖出来,那纸条都还在呢,”小眼睛告诉八娘,传奇就在身边,咱们就在见证着传奇,别疑神疑鬼的。
结果,没想到穆家竟然真的出了状况,小眼睛这下不敢打包票了,摸着鼻子,怏怏道:“仔细些是对的……”
但是,暗探是一点猫腻都没查到。
没证据,八娘自然是敢轻举妄动的。
所以,八娘只好打起了陈王的主意。
陈王摇头,“都是在外面聚的……”
“想不想试试?”八娘冲陈王笑了笑。
陈王顿了下,然后猛摇头,“我会露馅的……”实在不是当探子的料啊,心理素质不行……
“不用你做什么,就是下次和他聚的时候,给他透露下,就说朝廷官员中有辽国探子,官家震怒,下令彻查……”八娘道,“就一句话的事。”
八娘现在是想尽办法逼对方出手……
陈王苦着脸,挣扎了好半天才道,“我试试,不敢保证能行……”
陈王露馅不露馅,八娘都不在乎……王博翰不管是心惊也好,还是怀疑也罢,只要沉不住气,暗探的机会就来了……
“为什么不让皇兄给我说这事啊?”告辞时,陈王还是没忍住。
八娘笑,“官家说,他要捍卫他的私库……”
陈王……
这两天的终于补上了
第593章 出手(四)
汴京城实在是太热闹了。
这不,杨奸后发作八王妃的消息的热度刚刚有那么一点点退温,福儿又勇夺话题榜第一!
福儿,大宋的太子,在官家的殷殷期盼中,在大臣们的翘首企足中,在百姓的热切盼望中,姗姗来迟。
一般迟到的,都是大牌,能当大牌的,都是有几分本事的。
小小年纪的福儿虽然目前还没瞧出有逆天的本领,但却是满满的符合了大臣们对太子的期望,满足了民众对太子的期待,举国上下都非常乐观的认为,大宋未来几十年将会是国泰民安,因为太子一看日后就会是明君啊!
所以,在小眼睛一家中,人设最好的是福儿,拥戴度最高的也是福儿!
汴京百姓的嘴巴多毒啊,换着词的埋汰小眼睛无能,八娘奸诈,小雷暴躁,但一提起福儿,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全是好词……
就是福儿身子弱这一劣势,如今也没人拿来说嘴,谁说身子弱了?这么些年,太子不都好端端的嘛?官家和奸后就爱大惊小怪!
所以,当蹴鞠队友谊赛收门票,场地内拉着横幅给商家打广告,观看比赛的福儿不时拿起扇子,不时端起茶杯,不时的拿起各种零食进行广告植入,以至于比赛结束后,小娘子们将福儿打软广告的商品抢购一空的消息传出后,民众静静静静静静了许久,让原本担心的小眼睛更着急了,这是要放大招嘛?
小眼睛严正以待,准备了十套预案来应对,务必要维护福儿的名誉……
然后,民众终于反应了过来,太子真不容易啊……
不喜欢蹴鞠,还要捏着鼻子组建蹴鞠队,这说明什么,说明太子不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啊,知道大局这两字啊!
然后,小眼睛就被喷了,官家不喜欢蹴鞠也就罢了,怎么能不给太子蹴鞠队拨经费呢!多亏了太子机灵啊!哎呀,太子真机灵啊,官家就是个糊涂蛋!
正在为骂战热身的小眼睛……你们的心偏到胳肢窝去了吧?
纸包不住火,也就半天功夫,拉赞助是杨宗勇和杨宗猛起的头,曹七娘和杨大娘子发扬光大的消息就飘到了茶楼饭馆。
等着表扬的小勇和小猛挺起了胸膛,曹七娘和杨大娘子也害羞起来,哎呀,就不用表扬了,怪不好意思的……
“点子再好,也得太子采纳啊!”
“这说明太子有魄力啊!”
“太子放得下身段啊!”
……
一句话,我家太子就是英明!
众人……好想卒……
而大臣们的眼界自然比百姓要高一些,了解的情况也比百姓多。
因此,大家便纷纷上折子弹劾杨家和曹家!奸佞小人,带坏太子!
礼部尚书这边刚交了全国蹴鞠大赛的规章制度——要求各蹴鞠队不得给任何商家做广告,包括各种软广告,违者,禁赛!另外,比赛场馆的广告要进行招商,vip席位上要放软广告的商品……那边就踱着脚开始骂杨家和曹家心思不用到正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