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村_分卷阅读_124
拦下老虎,他带路追逐鲐鱼群,期间他不断上浮下潜,教导老虎追踪鱼群的时候要上浮到水面去引路。
虎鲸本来就聪明,加上老虎经常食用金滴,被金滴改造后,它变得更加聪明,而且和将军、元首一样,它的模仿能力变得很强。
跟着敖沐阳游了一会,它明白了新的任务,后面即使敖沐阳不再做指导,它也会追逐鱼群来引路了。
见此敖沐阳大为欣慰,他甩出一点金滴给老虎,然后重新回到船上。
老虎在前面带路,它时而下潜、时而浮出水面,敖大国拿着望远镜追逐它的背鳍,这样有老虎精确引导,渔船下网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了。
一个上午的时间,渔船的船舱满了起来,敖沐阳将储存在船里的一块牛肉搬出来扔了下去。
老虎欣喜抢到嘴里,它也知道这是给自己的奖励,愉快的叫了起来:“汪汪汪!”
敖沐阳扶额,他给虎鲸起错名字了,不该叫老虎,应该叫小狗。
提前回到码头,敖大国一行喜气洋洋。
这批鱼不用去县里市场处理,回到村里就能卖掉。
鲐鱼适合晒鱼干,粗加工之后,它的价值成倍增长,渔民捕捞到鲐鱼一般不会直接卖掉,而是带回来卖给乡邻做鱼干。
特别是如今到了秋季,天高气爽、阳光猛烈又温度偏低,现在天气上最是适合晒鱼干。
鲐鱼不是什么罕见的水产,可对于没有大渔船的龙头村来说,捕捞到这么多鲐鱼也是罕见。
敖大国去村委用大喇叭喊了一声:“村码头上卖鲐鱼,想晒鱼鲞都去买啊,自己村捕捞的鱼,便宜处理喽。”
敖沐阳挑了一些品相好的鲐鱼自己带回家,他也要晒鱼鲞,到了秋冬季节,渔家都会晒这东西。
鱼鲞是个水产上的俗名,意思是指剖开晾干的鱼干,其中以野生大黄鱼为最佳,以前大黄鱼没有被捕捞殆尽的时候,渔家最喜欢晒黄鱼鱼鲞。
现在野生大黄鱼极为罕见,且价值很高,早就没有大黄鱼鱼鲞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鲐鱼鱼鲞和马鲛鱼鱼鲞,这可比养殖的大黄鱼做鱼鲞更好。
第207章 秋日闲话
对于农家人来说,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农田里的玉米花生该收拾了,秋水稻可以收割了,果园里面瓜果飘香了。
对于渔家人来说,秋季更是忙碌。
除了要收拾地里的农活,渔家人还有海里、湖里的一些活要忙活。
比如说晒鱼鲞,自从敖沐阳带回来一船鲐鱼后,渔村里就飘起了咸腥味,村里的晒场用起来了,家家户户的庭院也满当了,全搁置了鱼干。
带回鲐鱼当天,敖沐阳先做了剁头、去内脏、放血的处理,然后他将鱼从鱼肚位置居中贴大骨切开,留下背脊鱼皮不能动,这样一条鱼张开后很对称,品相最好。
他细致的抹了料酒去腥,又用鸡精、盐巴、白糖、胡椒粉调制了个水料,再度往上抹了一遍,收拾匀称后,连夜腌制起来。
第二天上午他没出海,留在家里把腌制的鱼鲞都收拾出来,趁着起了北风放到了院子里晒了起来。
敖富贵给他送了个晒网,这种晒网都是自制的,用淘汰的破渔网绑在木架上,鱼鲞铺开放到网子上即可。
收拾完毕,敖千英来找他:“小阳哥,你不去收拾收拾你的花生地?”
因为拳头硬、为人仗义,加上出海捕鱼本领强,敖沐阳在村里拥有了极高威望,跟他同辈人、同龄人都改成叫他阳哥,一些长辈也叫他阳哥,不过为了保住面子,他们会加上一个‘小’字,叫他‘小阳哥’。
敖沐阳拍了拍手笑道:“英叔来啦?坐坐坐,我那花生地没必要收拾了吧,里面全是地狗子。”
“不坐了。”敖千英摆摆手道,“你去瞅瞅吧,说不准能弄点花生上来,打个花生油也好嘛。”
听他这么说,敖沐阳决定去看看。
这一亩多花生地没浪费,这几个月出产了很多地狗子,把泥鳅、黄鳝还有龙虾喂得饱饱的。
出门之前,敖沐阳先去查看了龙虾。
经过金滴喂养,这些锦绣龙虾个头大涨,都得有二十来公分长短,个头殷实,得有小两斤的重量,眼看可以出栏了。
这批龙虾将是敖沐阳的渔船款,他想买个大渔船,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关注这方面的消息,现代化的大渔船价格可不低,他能看上眼的都得四五百万起步。
带着将军,他去地里转悠了一圈。
因为地狗子众多,花生地疯狂减产,找到一块长得还算茂盛的花生田,他用铁锨铲了下去,抓着花生蔓甩了甩土拎了出来。
碧绿的花生藤蔓下是孤零零的几颗花生,个头还不错,他摘下两个捏碎塞进嘴里,嗯,味道香甜。
随机铲了一些花生,结果如他估计的那样,地里没有多少花生可以收获,到处都是地狗子。
旁边果园里的敖沐逸扔给他一个苹果梨,笑道:“小阳哥,怎么样,还能弄个一百斤花生?”
敖沐阳接过苹果梨擦了擦‘咔嚓’啃了一口,然后摇头道:“一百斤?想都别想,不过一百斤地狗子没问题。”
听了这话,正在收果子的敖沐逸夫妇顿时大笑起来。
敖沐逸拍了拍果树道:“你这边果园有收获,喏,今年果子长得挺好,过两天有贩子过来,你不一起卖掉?”
敖沐阳道:“你的先卖了吧,我的摘下来给村里老人送过去,帮他们省下点买水果的钱。”
他没时间自己摘果子,摘水果也是个力气活、技术活,他从小到大没接触,干起来事倍功半。
敖沐逸给他出主意:“你找千莱帮忙,千莱有两膀子力气,到时候你送他一筐梨子,他肯定愿意。”
这样吃过午饭,敖沐阳去找敖千莱。
敖千莱跟他一样,也是无父无母,他跟个奶奶一起住,老大的年纪了还没有媳妇,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前两年刚把房子收拾了一遍。
别看他傻乎乎的,但他生活过的很有味道,房屋整理的干干净净,别左邻右舍还要体面。
不过,因为他穷加上人傻,还是没有人给他说媳妇。
敖沐阳上门的时候,敖千莱正在往小推车里收拾东西,他的奶奶在帮忙,将胶皮水靠和竹筏子放上小车。
看到他上门,敖千莱高兴的笑了起来:“呀,阳子你来了?不过我要出门了,你以后再来吧。”
他奶奶拍了他一把,道:“说什么傻话?来,小阳哥,你来屋里坐。”
敖沐阳摆手道:“老奶,你叫小阳就好,可别跟村里人乱叫,他们那么叫我是挤兑我呢。”
千莱奶奶已经八十多岁的年纪,腰背伛偻,身上都是苦难生活留下的痕迹,一头白发、满脸皱纹,脸上手上皮肤粗糙的跟老树皮一样。
她带敖沐阳进屋,张罗着要泡茶。
敖沐阳拦下她道:“不用不用,老奶,我就是上门给你们送点东西。我记得你爱吃蛋糕,喏,这一盒你留着吃。”
千莱奶奶笑了起来,说道:“你这娃费心了,还记得这些,来,快坐快坐。”
坐下后,她仔细端详着敖沐阳又感慨道:“千正娃养了个好崽,你是个好崽,老奶不大出门,但你的事都听说了,你是个有出息的!”
敖沐阳笑着摆手:“我有什么出息?没上过大学、也没有好工作,城里混不下去回家来了。”
千莱奶奶使劲摇头:“你这说可不对,你这娃有出息,不像我家千莱。”
说着,她摇头的劲更大了,满脸惆怅。
敖沐阳道:“老奶你别这么说,人呀,富贵是一辈子,安稳也是一辈子,咱们不求大富大贵,能像千莱叔这样健健康康的,那就好。”
敖千莱笑道:“我奶奶健健康康就好。”
敖沐阳道:“对,再说了老奶,千莱叔挺好的,我这上门就是找他帮忙呢。不是我家的地给沐逸哥种了果子吗?我找千莱叔帮我去摘果子。”
敖千莱道:“哎呀那不行,阳子,我这两天要去捞莲藕,再不去捞天气就冷啦。”
千莱奶奶拍了他一巴掌:“你个傻娃,听小阳哥的,小阳哥让你干啥你就去干啥。”
敖千莱有些不舍:“那行,就是莲藕得赶紧捞,去县里卖,咱这里的一斤五块钱都好卖哩。”
敖沐阳笑道:“行,摘果子不急,先去捞莲藕,正好我也去捞点。”
第208章 祖传手艺
如果敖千莱不提,敖沐阳今年还真忘了去龙涎湖捞莲藕这事。
时间已经是十月下旬,这时候莲藕已经熟了。
莲藕这东西是多年生的宿根植物,一年一度完成它的年生长发育,不需要特意播种,每年它都会经过萌芽、展叶、开花、结实、结藕、休眠这些生长发育阶段。
其实有些早熟品种的莲藕,在7月上旬开始进入了结藕期,龙涎湖这些是晚熟品种,它得到了10月份才合适捞。
秋冬季节是食用莲藕的最佳季节,这时候用应季采挖出的莲藕炖排骨煲汤喝,既营养美味又能驱寒,每年秋季周围村里人都去湖里挖莲藕。
敖沐阳通知敖千莱过几天去给自己摘果子,他正准备走,千莱奶奶挽留道:“你先等等,小阳哥,老奶有个事想求求你。”
“老奶,你别这么叫我,叫我小阳就行了,你再这么叫我,我立马走。”敖沐阳站起身。
千莱奶奶苦了一辈子,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女儿不孝顺早就不管她了,靠她自己拉扯敖千莱这个孙子长大,偏偏这孙子脑袋又有问题。
所以,她平时生活最是小心翼翼,不敢得罪人,不管是平辈还是小辈,她都去尊称人家。
别人叫小阳哥,敖沐阳也就一笑了之,敖千莱的奶奶这么叫他,他是真感觉丢脸。
千莱奶奶赔笑道:“行,行,你咋说就咋行。”
敖沐阳扶着她坐下,问道:“老奶,你对我也别说求,我小时候老来你这里吃包子饺子,你有事尽管跟我说,我给你忙活。”
千莱奶奶道:“好,是这么个事,小阳哥,我知道你这个娃有出息,老奶自己没事不敢麻烦你,是你千莱叔。唉,你有本事,你认得人多,能不能给你千莱叔对付一门亲事?”
说着,她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我家千莱这娃,脑子有点糊涂,可你知道呀,小阳哥,千莱这娃没坏心眼,没坏毛病,也知道顾家,挺好的娃呀,对不?”
“老奶上年岁了,没多少日子好活,我就想在我走之前,看着孙子结婚。要不然你说我走了,谁来照顾这个傻娃?”
看着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敖沐阳心里恻然。
农村给孩子介绍相亲,都是女人的事,比如敖沐阳之前和小护士胡秀秀相亲的事,就是他舅妈给张罗的。
敖千莱没有母亲,姑姑又跟他家断了关系,就没人帮他去张罗这些事,靠他奶奶也不行,毕竟老人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能说上话的人也少。
迎着千莱奶奶期盼的目光,敖沐阳头皮有些发麻:“老奶,这个事我得好好……”
敖千莱凑上来说道:“奶奶,你找阳子干这事不行,他自己还打着光棍哩。我跟你说,我自己能找着媳妇,我去花钱买个……”
“别胡说。”千莱奶奶拍了他一巴掌。
敖沐阳尴尬,话糙理不糙,他还真是个光棍。
借着敖千莱的话,他客气了两句先行离开,不是他不肯帮忙,而是他刚回来不到半年,对周围乡镇的女人毫不熟悉,怎么给敖千莱找媳妇?
傍晚,敖沐阳没事干也带上了工具去挖莲藕。
清代诗人阮元写过一首诗叫做《吴兴杂诗》,他写道: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