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侯_分卷阅读_108

  张展额头汗迹隐现,躬身说道:“官家说的是,只是各方牛鬼神蛇冒出来不少,但那股贼子却始终没有出现,那漕帮周杰也没有任何异动。”
  赵匡胤眉头紧皱,半晌之后,叹了口气,说道:“这股贼人能够传承数百年,参与甚至妄图操控窃国谋帝的大事,自然不是寻常势力能够相比。并且,他们做事向来谨慎,没有万全把握,是绝对不会出手的。”
  “不过,以朕对叶尘的了解,那天星玉佩之事,多半是当不了真的。”
  “官家的意思是……”张展小心的问道。
  赵匡胤看了一眼张展,冷哼一声,说道:“不管是真是假,这什么天星玉佩还是放在宫里的好,若真没用,用来与那陈景元换个半壁江山,来日也能让我禁军儿郎少死一些。只是叶尘宗门传世宝物,朕出面去要,有失朕颜面。”
  张展说道:“臣明白了,臣定会出动武德司的高手,从贼子手中将天星玉佩枪来。”
  赵匡胤看了看门外,说道:“那郭无为的师弟,太平教张无梦的二弟子邢西扬是不是已经带进宫来?”
  张展说道:“回禀官家,邢西扬臣已经带来,就在殿外。”
  赵匡胤坐在御座之上,看着张展带着一名道士打扮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眸中带着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名中年道士。
  此人面容普通,是扔到人群中都不会被人注意的那种类型,唯一特别的是那一双显得沧桑的过分的眼睛,使得他乍一看三十来岁,但若和其对视,总感觉其年龄不小,已经有四五十岁,甚至六七十岁的样子。
  可真正让人感到此人不凡的,是明明一身寻常道袍装扮,可他身上那股从骨子里面散发出来的出尘气息怎么都掩盖不住,赵匡胤目光落在其身上,便感觉一股澄净的气息扑面而来,心中不由一片宁静。
  张展跪下行礼,中年道士只是行了一个方外人的抱拳礼,说道:“贫道邢西扬见过陛下。”显得不卑不亢。
  赵匡胤看着中年道士,不由眼睛一亮,眸中欣赏毫不掩饰,但紧接着想起赵普前些日子特意所言,不由心中一凛。
  赵普在去年六月刚刚北伐北汉班师回朝时,曾经特意语重心长的对赵匡胤说道:“天下有四股势力为祸乱之源,除了潜伏在大宋的那股神秘势力之外,便是北方太平教、南方天一道,以及如今扎根在南唐的弥勒教。其中天一道最擅以邪术操控玩弄皇室重臣。弥勒教最擅长蛊惑百姓,骗取民脂民膏,且还煽动百姓闹事。而太平教妖道则最擅长蛊惑帝王,郭无为曾经一度在北汉朝廷中的地位,以及契丹皇帝一度沉溺于太平教,甚至欲拜张无梦为师就可看出,在这方面的太平教的道行有多深。”
  当日在晋阳时,郭无为或许因为多有顾忌,没敢放肆。如今这邢西扬一见面,不出一声,便让自己好感大增,着实有些邪门。赵普所言不得不防啊!
  赵匡胤心中念头百转,但面上却不露丝毫,他先是示意张展起来,然后冲着中年道士一脸温和的点了点头,对左右说道:“给邢道长看座。”
  “邢道长此次南下,在晋阳应该已经见过郭无为,郭无为想来该说的都已经给道长说了吧?”赵匡胤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邢西扬眼见赵匡胤除了刚开始眼睛发亮之外,如今目光却已经一片清明,不由心中有些失望,心想这赵匡胤不愧是一国开国大帝,的确不是那契丹体弱多病的小皇帝所能够相比。要知道,张无梦一系嫡系传人都会修炼一种特殊功法,此功法有成之后,在与人接触时,运转功法,便会自然而然散发出一种奇特气息,使得身边之人不由自主,却潜移默化的对他产生好感和信任。有那心志不坚之辈,直接倒头膜拜都有可能。
  邢西扬心中的失望同样没有表现在脸上,甚至神态举止显得越加高深莫测,与赵匡胤目光对视,说道:“陛下!郭师兄已经给贫道说过,这几个月以来,我太平教也全力调查那股势力底细来历,已经有所收获。”
  赵匡胤闻言,不由身体一震,眸中精光闪动,急声说道:“什么收获?”
  邢西扬一见赵匡胤的反应,不由心中振作,心想先给你一些甜头,让你见识一下我太平教的手段,这般想着,嘴中却说道:“陛下可听过大唐七宗五姓,以及继嗣堂和魔教?”
  赵匡胤眸中神光电闪,盯着邢西扬,没有正面回答后者问题,而是说道:“邢道长请继续说。”
  邢西扬心中冷笑,但面上却风轻云淡的过份。
  “此事说来话长,这股势力历史也颇为久远。嗯……大唐七宗五姓陛下想来应该听说过,是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陇西李、赵郡李、太原王。他们是大唐时郡望第一流的高门士族,势力最庞大的七个门阀。曾有清河崔氏嫌弃大唐皇室有胡人血统而拒娶大唐公主。大唐宰相薛元超以平生未能娶得一个七宗五姓族中之女做妻子而视为平生最大憾事。从这两件事,就可看出这些门阀的势力和影响如何巨大……”邢西扬说道。
  “但是这些门阀盛极于唐,它们存续的危机也在唐朝立国之初便埋下了。大唐得以供奉凌烟阁的开国重臣之中,有三分之一是匈奴、鲜卑、突厥族裔,唐太宗李世民本人不但也有胡人血统,而且唐高祖李渊建国之初更是借助了突厥人的兵力,所以开国之后,自然而然地便抛弃了隋文帝以华夏正统为主四夷蛮狄为次的国策,讲究华夷一体。”
  “四方夷族拥有自己的政体、兵权,又拥有与汉人不同的文化。可是大唐对其这样纵容不加压制,隐患便渐渐埋下了。大唐立国之初,唐太宗兵强马壮,战将如云,又趁突厥内乱、连年天灾的时候,灭了东突厥,分裂西突厥,兵威震慑天下,胡人自然纷纷向他臣服,但是剩下的这些四夷蛮狄顺服于大唐的只是一个名号,实力丝毫未受钳制,相反日益壮大。”
  第209章 圣堂来历
  “到了唐太宗末年,开国兵威渐消,当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兼并诸羌后势力大增,遂提兵二十万,迫娶大唐公主。唐太宗认为嫁一女可抵雄兵十万,遂放弃动武,答允婚事,并带去医药、营造、工技、农桑等种种技艺以示友好。”
  “不料,吐蕃因此更加富强,野心却也滋生更甚,文成公主尚在,和亲之谊犹存,吐蕃便再度兴兵侵唐,于西平大非川大败唐将薛仁贵,击溃唐军十余万,吐谷浑沦陷。吐蕃得了甜头,从此连年寇边,先后占据唐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控制了整个西域。”
  “到武则天时期,武威军总管王孝傑打败吐蕃,好不容易收复了安西四镇。可唐中宗时,大唐却又应吐蕃请求,继续采用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还愚蠢地把河西九曲之地赐予吐蕃,美其名曰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之地。九曲之地土壤肥良,吐蕃得到九曲之地后如虎添翼,自此实力大增。于是便开始反叛侵唐,在大唐的胡人节度使安禄山作乱时,吐蕃便趁机占据了河西、陇右,直至把整个安西都护府全部纳入他们的掌控之中。”
  “眼看着在所谓华夷一体的国策之下,胡人势力日趋壮大,而胡人人口更是迅速增多,七宗五姓这样的门阀高姓中的一些睿智之士感到非常不安。他们担心这样纵容下去,会再次出现五胡乱华的惨剧。”
  听到这里,赵匡胤神色感慨的插了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邢西扬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这句话是晋人江统所著的《徙戎论》中的一句话,他这篇政论写出后不到十年,就发生了五胡乱华的惨剧,华夏族人几乎被屠戳一空。七宗五姓的这些人认为夷狄之族,不可推心置腹!大唐对夷狄过于信任和纵容,甚至有不少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俨然国中之国的节度使都是胡人,这是养虎为患,一旦朝廷无力控制时,难免重酿悲剧。而且为祸中国者,必是夷狄之族,是以极为忧虑。”
  邢西扬很清楚,他们太平教之所以能够蛊惑君王,是因为他们的嫡系弟子都有着不属于一国宰相的见识和认识,否则又拿什么去蛊惑君王,蛊惑朝廷。郭无为能够执掌半个北汉朝廷便是如此,张无梦能够成为契丹皇族座上宾也是如此。邢西扬要想得到大宋天子看重,光是功法带来的影响远远不够,即使他们将所掌握的有关圣堂的秘密说出来,依然还不够,还需要展现他们过人的见识。
  果然,赵匡胤表示深以为是,微微颔首,说道:“邢真人所言甚是。”不知不觉中,赵匡胤对邢西扬的称呼已经由道长变成了真人。
  邢西扬感慨一声,接着又说道:“自古以来,我华夏江山,天下交替,朝廷更迭,多是华夏一族内部之争。而七宗五姓,乃是华夏正统,所以不管谁做了皇帝,这些高门大族的利益都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可是一旦外族胡人祸乱中原,这些门阀大姓就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说不定传承数百年的庞大家族就要因此烟消云散,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及早应变,国既不可存,便自存其家。传承数百年的门阀大族非同小可,睿智之士不在少数。”
  “到后来,那胡儿安禄山果然叛乱,唐军屡屡战败,迫不得已向回鹘借兵,回鹘答应出兵,但是他们与大唐约定的条件是‘光复两京,土地归唐,仕女金帛任回鹘肆意拿取三天’。如此荒谬的条件,那大唐天子竟然就答应了。”
  “唉!回鹘人进入大唐之后到处抢劫财物、奸淫女子,其危害甚至比安禄山叛军更烈。当时有个地方官,正是七宗五姓族人,他愤怒之下,把一个纵火烧死许多在佛寺逃避战火的难民的回鹘元凶关进了大牢,回鹘头领闻讯后竟自鸿胪寺飞马驰入县狱,砍伤狱吏、劫囚而出。所谓的臣国如此嚣张,大唐竟束手无策。而这还不算,等到回鹘人走后,大唐还要不断给予‘赏赐’来安抚他们,同时被迫以高购买入许多回鹘的病马、老马。”
  “陛下想来也能想到,那些高门大姓的华夏正统观念最是强烈,大唐皇帝有胡人血统都令他们心生鄙夷,更何况任由外族如此肆虐、自己的朝廷却不顾体面和尊严?至此,那些豪门大族皆有怨意,奈何朝廷是面上风光,实力不济,他们却也束手无策。那些七宗五姓中有远见的人认为危机越来越近,便说服了家主,将宗族中大半势力和资源与身在明处的七宗五姓彻底分离,由明转暗,藏到民间,一方面为了隐藏力量,另一方面一旦天下大乱,七宗五姓受到致命打击时,他们就能为七宗五姓存续血脉。”
  “后来果然不出七宗五姓所料,大唐盛不过三代,随即乱象频仍,‘渔阳颦鼓’、‘安史之乱’、‘朱泌之乱’、‘刘展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甘露事变’、‘李希烈之乱’、‘吴济元之乱’、‘京师三陷,天子四迁’、到唐朝末年已经民不聊生,甚至出现百姓易子相食的惨剧。而这个时候,一系列乱局闹得大唐日渐衰微,胡风越刮越烈。”
  “说起来,大唐江山取自大隋,但是自立国到亡国,哪怕国势最盛的时候也不曾恢复隋朝时的疆土和富强,到最后更是被大唐养壮了的四方胡虏,将身上的肉一块块剜了去。”
  “当时,辽东被粟末靺鞨人占领了。辽西被契丹人占据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被吐蕃、回鹘、大食人瓜分。河西、川西被吐蕃占领。长安以北、夏州、庆州被唐廷拱手送给了党项人。吐蕃、回鹘都甚至曾数次攻陷长安。就连那小小的南诏国都一度消灭唐军十余万,两次占领成都。”
  “唉!事到如今,这些地方大多都还在外族人手中,甚至自秦汉以来的所有养马之地,几乎全部沦丧于外族之手。使我华夏之国始终缺马,骑兵始终不足。”
  “等到黄巢造反时,大唐根本无力平叛,于是又向沙陀人借兵,这一来引狼入室,沙陀人祸乱中原,十年立一国,三年立一君,一时诸国林立,战乱不休,什么都打破了、什么都扫光了,门阀氏族土崩瓦解,再不复当日风光。”
  “而这个时候,七宗五姓隐藏起来的势力,因为以三教九流为外围,五姓宗亲为核心,隐身于民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当七宗五姓掌握的朝堂力量荡然无存的时候,七宗五姓却在民间发展壮大到拥有了极大的势力,极其庞大的力量。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完善的情报网,纵横交错的人脉甚至强大的武力。这些所有七宗五姓的实力,若是集中起来,足以立一国亡一国。”
  “唉!人心总是思变的。而这个时候,七宗五姓的后人在发展过程中渐渐迷失了最初只是保存血脉,默默发展的初衷。七宗五姓中不少家主就想,他们已经没有必要为了恢复近两百年前的郡望、姓氏而继续隐忍下去,浪费自己父祖几辈人创造的心血?在这乱世之中,如果集中整个七宗五姓隐藏的力量,难道他们不能自己打一个大大的天下?要存续一个血脉,还有比成为一个国家的皇帝更好的办法么?”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大概近百年前,清河崔家隐藏起来的势力召了一位女婿,此人姓玉,他认为七宗五姓打天下,当皇帝,乃是取死灭族之道,光是七宗五姓为了皇帝之位互相内斗,便足以让他们走上灭族之路,更不用说从此之后由暗转明,暴露在天下各方豪强目光之下。这位崔家女婿可谓是天纵奇才,身怀绝世神通,手段通天,用了五年时间,硬是将所以想自己当皇帝的家主杀死,然后将七宗五姓的势力由松散的联盟凝聚统一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森严神秘,且严密之极的组织,这个组织名叫继嗣堂,他们也自称圣堂。而他则成为第一代圣堂堂主。七族家主则是长老。不过听我师尊说如今又多了两外长老,继嗣堂有九个长老,这多出两个长老是那位圣堂主的传人弟子。”
  “按照这位圣堂堂主的想法,继嗣堂永远不能暴露在光明之下,但却应该隐居幕后,扶植一个皇帝,操控天下大势。实事上,五代十国这五十多年,有不少国家立国、灭国都是他们在背后操控。”
  说到这里,邢西扬看着神色变幻不定的赵匡胤,心中越发得意,继续说道:“所以,继嗣堂并不是一个江湖帮派,也不是宗教势力,而是一个结合了文人士子,江湖高手、神秘传承的特殊势力。因为那神秘之人当初建立的种种制度一直被延续了下来,所以他们行事极为谨慎,每一个核心人员在明面上,都有一个绝对安全,且另外想不到的身份。”
  第210章 天人三策
  看着陷入沉思之中的大宋天子,邢西扬不再说话,他刚才所说的信息全部来自于他师尊张无梦,当初他听到之后,也是大吃一惊,为天下暗中竟然隐藏如此庞大的一股势力而感到吃惊。他知道,这继嗣堂的秘密还有一些他师尊没有告诉他,或者说师尊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
  ……
  就在赵匡胤心神摇撼,心情沉重,苦思对付那继嗣堂的办法时。开封城,春风楼一座小院中,也进行着一场类似的对话。
  李明轩,大宋秦凤路转运使。前天刚来到京师述职,今日在京师的同僚好友请他去春风楼接风洗尘。
  用来聚宴的这座春风楼院子有一间密室。此时,李明轩坐在主坐之上,身前站着一脸恭敬之色的李思烟。
  李思烟实事上是被李明轩强令从关中秦岭回到开封的。不过,李思烟也已经没有必要带人在秦岭继续搜索下去了。
  玉道香和其父亲失踪了,许多人都在找他们但都没有找到。不过,有一件事情李明轩对李思烟说过,圣堂的老祖宗受了重伤,身中奇毒,能否活下来,无人知道。
  “大伯!您这次来开封难道也是冲着那天星玉佩而来?”李思烟给李明轩添上茶,小声问道。李思烟还没有来得及去见叶尘,李明轩便主动来到了她这里。
  李明轩喝了一口茶,摇了摇头,笑着说道:“那天星玉佩天下各路英豪都能动心,都敢动心,唯有我们圣堂除了大长老之外,其他人不能动心。只因为连同这玉佩,还有那叶尘,都是老祖宗的人。虽然不知道老祖宗此次能否活下来,但没有人敢冒这个险。老祖宗虽然身中剧毒,可在与弥勒教大明王楼炎明厮杀过程中,硬是击杀了两位背叛自己的弟子,还将楼炎明击伤逃走。不愧是我们圣堂的老祖宗。”
  “更何况,圣堂九个长老中,除了大长老之外,老祖宗还有一位弟子。九长老虽然不怎么管事,但实事上在圣堂内部潜势力也是非同小可,也不怕大长老。而九长老是和大长老他们不同的,是绝对不会背叛老祖宗的。因此,不管老祖宗最终目标是否和那天一道陈景元相同,但从我们那位圣女身上可以看出,至少老祖宗对这天星玉佩和叶尘的态度与陈景元是不同的。所以说,我们不但不能打那叶尘和天星玉佩的主意,而且你依然要遵循圣女之前给你的命令,全力以赴帮助叶尘。这也是赌老祖宗还有出现之日,同时也是给九长老示好。”
  “那大伯此次亲来开封,难道真的只是过来述职。”李思烟对于李明轩所说显然早有预料,并不意外,她好奇的是这位在圣堂九大长老中势力能够排在前三的大伯,在这风云际会的特殊之际,来开封的真正目的。
  李明轩宠溺的摸了一下李思烟的头,他们李家到李思烟这一代,已经一代不如一代,他有时在想,若非是出了李思烟这么一个侄女,等他一死,李家恐怕就会被其它五家吞并。
  “可惜啊!是个女儿身,不能当家主,也不能成为圣堂长老。我李家的衰败恐怕已经成为定局。除非能够让思烟找一个能力足够强大的郎君,当我李家上门女婿。在思烟的帮助下,成为家主,这样等我死后,我李家在圣堂中长老位置应该还能够保得住。”李明轩看着李思烟,脸上有着浓浓的可惜,心中喃喃想道。
  “思烟!大伯这次来开封,自然不光是为了述职,当然也不是为了亲自来帮圣女,而是为了太平教张无梦的二弟子——有着妖舌之称的邢西扬而来。”
  李思烟心道果然,她早就猜到大伯是冲着邢西扬而来,特别是她之前看见大伯护卫中有四位圣堂护法时,便已经基本确定此事,现在询问,只是最终确定而已。
  “大伯如此紧张这邢西扬,难道此妖道真能够帮助大宋天子威胁到圣堂不成。”李思烟问道。
  李明轩微微一笑,说道:“威胁我圣堂,谈何容易啊!我们圣堂自唐朝末年由明面上家族分裂出以后,经过一百多年发展,或以经商、或以从政、或为一方土豪,已经与各方势力连成一片。中原、江南、塞北、西域、契丹。甚至高丽,南诏、东海、西羌,处处都有我们开枝散叶,再加上老祖宗当年给圣堂定的生存准则,我圣堂行事向来行藏隐秘。那赵匡胤除非把自己的子民全杀光了,否则也不敢保证就能把他们的根都挖出来,穷他赵氏数代皇帝,也难办到此事?”
  “不过,自十数年前,赵匡胤违背与我圣堂的约定,让我圣堂在中原的十数年谋划功亏于溃。而如今等赵匡胤将南汉、南唐打下来之后,我圣堂再次谋划了十数年的大事就要展开,在这节骨眼上,邢西扬来到开封,被大宋天子用来对付我圣堂,虽然不怕他会威胁到我圣堂。可是被此人破坏了我圣堂谋划的大事,就不好了。不管这个可能性有多小,以我们圣堂行事谨慎,自然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将邢西扬击杀。此次大伯前来开封,正是代表整个圣堂意志,为了杀死邢西扬而来。”李明轩说道。
  “嘻嘻!其实思烟早就猜到了大伯的来意。嗯……这几年圣堂在开封发展迅速,杀邢西扬的事情,要不是思烟做什么?”李思烟嘻嘻一笑,紧接着又郑重问道。
  李明轩对李思烟的态度很满意,说道:“你只要让人盯着邢西扬,随时提供情报就行了,其它的你们不用管,武德司在开封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圣堂在京师的力量绝对不能被朝廷看出端倪,否则会影响后面大事。再说,你们拿出的高手又怎么能够比得上大伯此次带来的四位护法。这四位可是九长老亲自训练出来的。”
  李思烟点了点头,不再就此事多聊,想起至今杳无音信的玉道香父女,问道:“大伯!有关老祖宗的事情,能不能给思烟说说?”
  李明轩沉吟半晌,说道:“老祖宗的事情本来是不能告诉长老之外的人,乃是我圣堂最大秘密,不过如今情况不一样了,更何况你还要帮那圣女做事,有些事情若不了解,有些时候恐有不便。让你知道一些也好,但绝对不难传进第二个人耳中。”
  李思烟精神一振,答道:“思烟洗耳恭听。”
  李明轩说道:“此事说来话长,你且耐下心听着。”
  “春秋战国之时,诸家学说兴起,呈百花齐放之局。到秦一统天下,以法家治国,两代而亡。高祖刘邦,开大汉盛世,文景两朝,以黄老之术治国,予民休养生息之机,遂有后来汉武帝威慑四夷的武功。”
  李思烟听得糊涂起来,李明轩即将说出来的秘事,难道竟与历朝的治乱兴衰有关系?
  李明轩接着又说道:“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上承天意,任用德教的‘大一统’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其他诸家学说,被打为异端,从此天下便成为多事之秋。”
  李思烟若有所思,说道:“思想只能被压制于一时,可政权却不住更迭,各个时期王朝所尊之道有时略有不同,有时却也大为不同。比如晋朝时期便是黄老当道。而如今大宋又快要回到独尊儒学状态。”
  李思烟能有如此见识,李明轩不由流露出赞赏之意,说道:“思烟所言没错。所谓人心不死,便是此意。任何一种思想,本身自有其生命力。到东汉时期,道家和佛门相继与儒教结合,便取得新的立足点和活力,转趋兴盛。儒、佛、道本有相通相借之处,遂成主流。既有主流,便有异流,渐成对立之势。”
  李思烟讶道:“异流?”
  李明轩道:“此事确是一言难尽,内中情况异常复杂。大致而言之,异流便是主流思想外的各种论说。当年汉武帝策问董仲舒,因此有名传千古的《天人三策》,在策问中董仲舒总结道:‘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变数,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正是其中‘皆绝其道’这句话,使得各家思想出现分裂和对立,凡不能融入儒家学说者,均受到逼害和排挤,形成主流和异流势不两立的对抗局面。主异之争已持续了千年之久,至今未息。”
  李思烟陷入沉思。
  李明轩又接着说道:“不论儒道、墨法,又或孔丘、庄周、杨朱、墨翟和惠施,他们都是想提供一套管治国家的理念和方法。体现于现实中,便成为争天下的国家大事,谁能夺得政权,便可以实施自己的一套思想理念和法则。体现于江湖民间,便是正统派系与异端派系之争。”
  第211章 魔门由来
  李思烟深吸一口气,感觉大开耳洞,说道:“原来如此。”
  李明轩叹了口气,说道:“这是一场秘而不宣的战争,没有人愿意张扬,斗争更是随时势的变化,若断若续。说起来,那太平教、太一道,以及弥勒教都算是这个范畴之内,只不过其中已经参杂了更多的私人目的。”
  李思烟咋舌道:“这种事情,真令人想不到。”
  李明轩说道:“我们习惯统称异流派系为魔门或者邪道,魔门邪道中也包含不同的派系,凡属魔门邪道者,均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身分。大伯现在之所以要先给你说及关于魔门邪道的事,皆因在一百年前,魔门终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超卓人物,而此人正是我们圣堂的老祖宗。”
  李思烟听得头皮发麻,心中隐隐有些明白,为何老祖宗定的规矩中不让自己人当皇帝,只是扶持他人当皇帝。可是一想到这其中牵扯到的事情,以她的心志都感觉有些惶惑。
  李明轩脸上流露敬佩之色,说道:“老祖宗姓玉,叫玉君千。当时可谓是长得一表人才,儒雅风流、博学多闻、文经武纬。通晓古今治乱兴衰,实为数百年难遇的奇才。”
  李思烟道:“大伯不是说过魔门邪道中人,会千方百计掩饰他们的身分,惟恐败露行藏吗?大伯是如何晓得老祖宗出自魔门呢?”
  李明轩解释道:“自汉武帝独尊儒学后,魔门备受排挤,思想从此走上转趋极端的不归路,也因而被指为入魔,魔门的称谓,便因此而来。从属魔门中人,其行事作风,总有蛛丝马迹可寻,当时佛道两门的高人,更从老祖宗的惊世武功和神通手段,看破他源自魔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