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_分卷阅读_343

  这是赤裸裸地扣押人质,周遇吉当然不乐意。
  又对峙了数日,商队人马过于庞大,粮食即将耗尽,商队总管见这样不是办法,主动向周遇吉提议,由他至神刃军中当人质。
  周遇吉在征得李绍翼同意后,遂率领人马护送商队返回宣府。商队总管履行承诺,进入神刃军中,被神刃军带回了乌兰察布。
  三日后,贺仪铭与范毓宾相聚在大同,开始商讨草原上的规矩。
  作为朝廷和荆州方面的代表,两人显然最合适。朝廷绝不会派有官身的人与荆州接触,这涉及到朝廷的脸面,不容退让,在这种情况下,圣源商号的总管范毓宾就是不二人选。
  至于荆州方面,贺仪铭早就计划组建西北商号,并且仿照大西洋商号的范例,拟定了方案。在荆州集团中,没有人像贺仪铭对陆上贸易如此热衷,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西北商号的总管非贺仪铭莫属。
  范毓宾和贺仪铭见面后,倒有点惺惺相惜之意,并且迅速认定,对塞外的贸易,应该严禁武器、粮食流入辽东,凡是往东边走的货物,需执行严格的检查。
  至于双方检查的分界线,两人也迅速达成一致,武卫军团负责兴和以西,禁卫军团负责兴和以东。
  不过,在商议一方货物是否能进入另一方控制区时,两人产生了严重对立,互不相让。
  范毓宾坚持认为,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在圣源商号按照规矩向荆州缴税的情况下,荆州方面不能单方面对圣源商号的货物设限。
  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禁卫军团势力覆盖范围,仅限于宣府以北百里范围,在此游牧的蒙古人不超过五万,如此狭窄的范围,还有必要谈塞外拓展吗?
  反观荆州军,其势力范围就大得没边了。边墙以北,乌兰察布以西,鹿城以东,大戈壁滩以南,都牢牢控制在手中,游牧的蒙古人将近六七十万,无论是收购羊毛和皮货,还是卖出丝绸、茶叶等,市场都大得没边。
  贺仪铭当然不会白白让出市场,坚决不让步,并且还挤兑范毓宾道:“禁卫军团势头正旺,不远的将来,势必将势力延伸至锡林格勒、科尔沁、呼伦贝尔乃至大戈壁以北,那可是蒙古的精华地带!”
  范毓宾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这话,无异于宣告:荆州的地盘,都是一刀一枪的拼来的,凭什么让朝廷白占便宜?朝廷要是有本事,可以自己去抢啊!
  双方各不相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两家商号(四)
  朱由检性急,眼见得通往塞外的发财大计遭遇挫折,大怒,将范永斗唤入宫中,痛斥范毓宾办事不力。
  范永斗急得只管磕头,一句辩解之辞都说不出来。
  杨嗣昌倒是沉得住气,一点都不着急。待范永斗出宫后,亲自将他召来安慰,并且告知范永斗:“这事急不得,得等林纯鸿提条件。”
  果然,第二日杨一仁就上了奏章,建立朝廷在户部之下设立理商司,负责管理大明商号,对所有商号进行登记备案,对新立商号进行资格审核。
  杨嗣昌初闻奏章,怎么也想不通成立理商司对林纯鸿有什么好处。杨嗣昌甚至还认为,成立理商司对朝廷有明显的好处,至少可以多收一些商税。
  商税虽然只有三十税一,但架不住贸易量巨大,这笔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杨嗣昌先入为主,心里认定林纯鸿包藏祸心,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林纯鸿的祸心在何处。
  后来,经陈奇瑜提醒,方才知晓,林纯鸿要对全国的商税下手了,登记备案,仅仅只是为征收商税做准备而已。
  杨嗣昌无法决定,遂询问陈奇瑜的意见,陈奇瑜苦着脸道:“圣源商号进入乌兰察布以西,是看得见的利润;拿商税做文章,危险却在臆想中,阁老与下官还有得选择么?”
  杨嗣昌不得已,只得票拟,建议朱由检同意设立理商司。
  果然,朱由检眼睛只盯着眼前的利益,爽快地批了红。
  更让杨嗣昌大跌眼镜的是,朝臣们居然对设立理商司兴高采烈,大唱赞歌。杨嗣昌稍一琢磨,便明白了朝臣们的心思:理商司成立后,各省、各府、各县都将设立下属部门,全国一下子多了百余官位,吏也多了不少,这对任何读书人来说,都是利好的消息。
  更何况,理商司并非无权:至少,新立商号资格审核权,就是捞钱的绝佳权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理商司必然被官员们热烈追捧。
  只有极少数朝臣看透了林纯鸿的打算,不过,在朝廷一片欢歌笑语中,如何敢行断人财路之事?只得三缄其口,不发一言。
  杨嗣昌本就对官员们的信心几近于无,见状后,更是心情灰败。甚至,他还想到,恶人自有恶人磨,要改变整个朝廷的现状,按照林纯鸿融合朝廷的路走下去,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
  朱由检批了红,贺仪铭和范毓宾的谈判变得简单,双方迅速达成一致,荆州方面鼓励全国已登记备案的商号前往塞北贸易,所有税收皆按荆州税法收取,同时荆州方面将在控制范围内对商号进行保护。
  事已谐,黄渤即将离开乌兰察布。临行之前,黄渤对窦石温等人勉励再三,并且一再强调:“江陵侯认为插手?插手辽东事务成本太高,暂时还是先坐观朝廷折腾为好。所以,接下来,神刃军的方向应该在西方,一路向西,西边广阔无边,可随诸位纵情发挥。”
  窦石温、刘文秀等人深以为然,经张凤仪同意后,将乌兰察布的防务、奴隶、财货全部扔给了左勷,全军轻装西进,过三娘子城,经鹿城掉头南下,抵东胜,望西安而行。
  距离西安尚有两百多里,被西北商号总管贺仪铭迎头兜住。
  西北商号已经在月前成立,总部在西安。这个窦石温等人倒有耳闻,见到贺仪铭着急慌慌地赶来,几人相视而笑,道:“以后不用为粮草补给和处理财货发愁了!”
  贺仪铭是个自来熟,虽未见过窦石温一众年轻军官,却亲热得如同有十年交情一般。
  “正盼着诸位才俊呢,可巧就到了。从西安出发时,我老贺还以为要跑几千里!”
  贺仪铭甚得林纯鸿看重,窦石温等人心知肚明,倒也不敢轻慢,慌忙见礼。
  几人寒暄已毕,贺仪铭说起了这次的来意:
  “西北商号刚刚成立,倒是往鹿城、三娘子城周边走了一趟,利润还算可以。不过,相比较荆州军进入草原之前,那就差得太远。”
  陈焕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现在东胜、鹿城、三娘子城一线,张大帅每日纵兵驰骋,连草原上惯常见到的马匪,也被吓得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安全、无风险,哪怕只有一人,也敢背着茶叶前往草原,货物如同洪水般涌入草原,利润能高到哪里去?”
  贺仪铭大笑道:“正是这个理!这几日我也在想,继续前往北方草原,利润太低,不仅无法向江陵侯交差,也对不住投入重金的父老乡亲。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要赚取数倍、数十倍利润,非得选一处不那么安全的地方。”
  窦石温来了兴趣,问道:“不知贺总管选了何处?”
  贺仪铭回道:“自然是卫拉特蒙古!”
  窦石温等人相互对望一眼,心道:这贺仪铭还真是胆大包天,居然将首次远行的目标定在了卫拉特蒙古。卫拉特蒙古是那么好去的?
  卫拉特蒙古位于天山以北,分为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杜尔伯特等部,和硕特部在顾实汗的率领下,这几年已经游牧至青海。卫拉特蒙古人为了转口贸易获利,自然不会杀鸡取卵,将劫掠的目标瞄准商队。除了一些大股的马匪外,商队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只是,卫拉特蒙古和大明之间还隔着一个强大的国家:叶尔羌汗国!
  数年前,洪承畴青海平叛,建立了巨大的威望,以事实证明,大明虽然陷入内乱中,但绝非叶尔羌汗国所能轻辱。叶尔羌汗国不敢拿河西走廊及青海下手,河西走廊依然控制在大明手中。
  不过,出了嘉峪关以后,就踏入了叶尔羌汗国的地盘,叶尔羌汗国会眼睁睁地看着稀缺货物前往卫拉特蒙古吗?
  叶尔羌汗国与卫拉特蒙古可是死敌!叶尔羌汗国信仰伊斯兰教,而卫拉特蒙古信仰黄教,宗教上的厌恶,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让他们打来打去;更何况,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分为南线和北线,叶尔羌汗国正好控制了南线,卫拉特蒙古控制了北线的一部分,出于争夺商路利润的考虑,两国的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见窦石温、陈焕被贺仪铭引得苦思冥想,刘文秀摇了摇头,道:“贺总管说的是远景规划吧?如今秦州以西,马匪纵横,应该先行清除马匪,让河西走廊畅通无阻。至于货物,运送至嘉峪关,利润已经相当可观。”
  贺仪铭大笑道:“刘将军说得有理,饭还得一口一口地吃。我只是看到大西洋商号已经把船开到了东非,心里着急罢了!”
  刘文秀道:“陆上非海上可比,贺总管无需着急。”
  贺仪铭道:“刘将军这句话算是说到我心里了。江陵侯高屋建瓴,一再吩咐我,陆上与海上不同,凡事可借鉴而不可照搬。西北商号当以掠地为主,利润为辅。这下就把我难住了,我活了半辈子,哪里懂什么掠地?也没有能力去掠地。后来江陵侯吩咐我找诸位谈谈。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西北商号要以神刃军为主,我只需要做好后勤即可。当然,顺带着发点小财,也是应有之意。”
  贺仪铭的话说得谦虚,窦石温等人皆讪笑道:“贺总管说笑了,神刃军作战,非得仰仗贺总管不可!”
  ……
  一行人一边交谈,一边南下,抵达西安后,熊文灿设宴为神刃军接风,贺仪铭作为西北支柱之一,自然作陪。
  熊文灿人老成精,哪能看不出窦石温一帮人的光辉前景?因此,熊文灿刻意拉拢这帮青年才俊,让窦石温等人受宠若惊。
  席间,众人话题自然不离西北局势。
  熊文灿道:“青海这边,顾实汗十余年前率族人从天山以北迁移至青海,繁衍生息,人口超过三十万,堪称大部落。顾实汗趁着朝廷无暇西顾,在洪承畴撤离西宁后,占据了西宁。最近几年,顾实汗和叶尔羌汗国卯上了劲,大战数场,互有胜败。前些日子,天武军团扩编,重骑兵军接过兰州防务,把顾实汗吓得够呛,这不,纳贡称臣的表章已经送到了西安。”
  贺仪铭大喜,道:“至藏区的商路算是通了。”
  熊文灿道:“贺老弟切莫高兴太早,江陵侯似乎有意加强对青海的管辖,接不接受顾实汗纳贡称臣,尚不清楚。至于朝廷那边,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现在也不知。”
  贺仪铭笑道:“顾实汗知道害怕,这事就好办,总不会比夜郎自大棘手。”
  众人大笑,皆以为然。
  熊文灿接着说道:“在嘉峪关以西,李自成与叶尔羌汗国打得不可开交。这李自成祸害大明十余年,现在总算为大明做了点好事,兵锋已经指向玉门关了。”
  熊文灿身为封疆大吏,其对大局的把握,远非贺仪铭等人所能及。当熊文灿如同闲聊般抛出这个话题后,直把贺仪铭和窦石温等人惊得目瞪口呆。
  第六百四十二章 西北与东南
  这世界变化太快了,什么时候李自成也归顺了江陵侯?
  熊文灿颇为得意地笑道:“也谈不上归顺,最多算羁绊而已。李自成被虎啸军团驱赶至沙漠后,一路往西,过嘉峪关突然闯入叶尔羌汗国境内,叶尔羌部落猝不及防,被李自成占了大便宜。不过好景不长,叶尔羌汗国醒过神来,纠集重兵围剿李自成,李自成大败,无法在嘉峪关以西立足,又返回了兰州,那个惨啊!人马只剩千把人,人人带伤,饿得皮包骨头。本督见状,奏请江陵侯,接济李自成粮草及军辎,总算让李自成活了下来。”
  “李自成缓过了这口气,立即吃着咱们的粮草、穿着咱们的盔甲,用着咱们的火器,找叶尔羌汗国拼命去了!”
  贺仪铭小心地问道:“西北商号靠近李自成时,是否安全?”
  熊文灿大笑道:“贺总管但请放心,不仅安全,而且李自成有护卫之责!本督建议,贺总管可以找李自成商议一番,看看哪些事情可以合作。相信李自成多有求助贺总管的地方。”
  几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聊,谈到高兴处,熊文灿甚至令人抬出一份舆图,摆在了大家面前。
  熊文灿道:“从西安一路向西,第一要紧之地非兰州莫属。兰州向西,通往青海,覆盖藏区;兰州向西北,则通往河西走廊。天武军团扩编之前,吴帅一直盯着兰州,只是苦于兵力不足,才望兰州而兴叹。这不,完成扩编之后的第一步,就占据了兰州!”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从东往西,唯有这么一条通道。其余不是高山就是瀚海,飞鸟难以逾越。像这样一条通道,控制了一头一尾,就算握在了手中。兰州可以算作头,嘉峪关便是尾!”
  窦石温、陈焕、刘文秀皆紧盯着嘉峪关,似乎有所想法。
  熊文灿看在眼里,笑道:“上面的话,可不是出自本督之口,本督只是复述江陵侯的话而已。江陵侯还命令本督尽早做好在嘉峪关修筑棱堡的准备。”
  窦石温等人大喜,皆说道:“有了稳固的嘉峪关作为后方,天山南北,哪里都去得!”
  熊文灿老气横秋地说道:“到底是年轻人,浑身上下都是锐气!西北辽阔无边,正是诸位建功立业的绝佳之地!”
  ……
  众人正说得高兴,忽然下人通报,有紧急军情送抵。熊文灿离席不到一刻钟,回来告知众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准格尔、杭锦三部向江陵侯上了降表,江陵侯接纳,传令本督在东胜地区为三部牧民划定草场。”
  众人大喜,皆满杯一饮而尽,以示庆贺。
  刘文秀抹了抹嘴上的酒,道:“整个河套地区,就剩下宁夏府,不知吴帅什么时候动手,完成最?成最后的复套大业?”
  熊文灿端着酒杯,笑道:“快了,应该就在这几天。”
  话音未落,就隐隐听见马蹄声传来,片刻之后,一封行文递到熊文灿手中。
  熊文灿拆开稍稍看了看,道:“可不是好消息?吴帅要本督尽快派遣官员至宁夏!”
  接连两件喜事,直接点燃了众人的激情,接风宴最终变成了庆贺宴。
  神刃军的军士,今日也有酒,一个个喝得东倒西歪,舌头打卷……
  荣耀属于你们,勇士们,尽情狂欢吧……
  西北大地,风云跌宕,你方唱罢我登场,正是冒险家、投机者的乐土。相比较西北的激情,江南则显得宁静,波澜不惊。
  西北的高歌猛进与江南的平稳在辩证上是统一的,没有江南的赋税,西北进取就是一句笑话。
  说江南平稳,湖州的百姓显然不赞同,他们一定会拉住说话人的衣袖,着力反驳:“一年的变化,比一辈子的变化都多,何来平稳一说?”
  湖州百姓说的显然是实情。
  变化从乡村组建弓兵开始。先是弓兵们将村里的地痞流氓和土豪恶霸治了罪,村里的治安大为好转,按照一些酸儒的说法就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紧接着,弓兵们与关卡处的衙役卯上了劲,硬是将遍布湖州全境的关卡敲得粉碎。平日如同凶神恶煞的衙役们一个个蔫了神,失去了这份轻松、收入高的工作。受益于取消关卡,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赶赴集市卖出鸡蛋、蔬菜等物,生活逐步好转。一些手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弄出一些新鲜、稀奇的玩意上集市兜售,逐步发家致富。
  集市在扩大,每日去县城的人数在增多。直到有一天,县城的百姓突然发现,县衙居然在大规模扩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