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神游戏_分卷阅读_137

  来自于归化较早,海宋帝国认同度高的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是前明的版图,民族成分一致,有共同的文字,受过多年教育,士兵文化素质高,他们受到的教育中,对本朝的开国历史有着充分理解,配合影像资料,明白当前生活的宝贵,而家里的老人也身体力行地告诉过去的时代,是多么可怕,一场现在普通的旱灾,就有数不尽的百姓去逃荒,一场涝灾,就会有成村成乡的人被淹死,难民充塞县城。
  这部分兵员战斗力是最强的,他们保卫国家的热情也最高,同时乐于学习最新的军事技术,也有能力学习,由他们组成的军队,除了在武器装备上与现代军队有所差距,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差别。
  其次就是归化较晚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关外女真族的领地,朝鲜,倭国,东南亚,以及印度这些地区,以被征服时间的早晚差别,地区种族成分特性不同,其士兵的忠诚度,战斗力也大为不同。
  其中女真人是在1640年被彻底征服的,朝鲜在1642年,倭国1670年才彻底归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是一个单一民族,其中的中上层贵族对外来的抵抗意识非常强烈。打败他们不过是在1650年,但小规模的反抗冲突时有发生,不过大多数底层百姓还是为了吃饱饭,吃上自己种的粮食,是不在意换个大名的,这种情况下,在上层不合作的贵族,比如大名,寺院,公卿、武士等中上阶层等被清扫一空后,剩下的人老老实实地接受了被征服的命运。反正倭国也曾经长时间向中原进贡,现在被征服也并不是一件需要集体玉碎来表达决心的事情。
  上述地区中,女真人和倭国的士兵是最有战斗力的,他们的底层贫民很多,而且民风彪悍,在被强者征服后,在吃饱穿暖的诱惑下,为了得到更多赏赐和土地,为了给后代挣下家业,以及更重要的为了获得正式国民待遇,成为海宋帝国公民,这些士兵在充足营养的保证下,靠着近代军队的训练手段,已经成为了指挥如意的近代军队。
  说他们是近代军队,是因为虽然大多数这种士兵也知道自己作战的目的,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多教育,在战斗的知识上,还是只能依靠上层军官的命令,不具备多少主动性,一旦整个指挥系统被打散,指望他们如同现代军队一样,自行聚集起来战斗,那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他们在没有得到新命令前,大多数会继续按照原本的军事命令行事,以免受到军法处置。
  当然这些人也是最为残暴的,他们没有受到多少教育,大多数人脑子里还是中世纪的战争观念,杀戮俘虏,屠杀掠夺战争区的平民百姓之类的事情,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而印度人是最差的,虽然他们在17世纪一度有着最强盛的莫卧儿王朝,抵抗海宋帝国的征服,也只持续了短短五年时间。在大量火炮和半自动武器的攻击下,没有任何一只印度人军队可以抵抗,靠着分化的手段,主动投降海宋的部族不计其数,1664年海宋帝国就完成了对整个南亚地区的稳定统治,可以进行收税和动用人力,进行正常的行政工作。再没有成规模的抵抗运动出现,实际上随着当地百姓生活的改善,只要注意文化上的同化,取得民心并不困难,让他们认同新的国家也不困难。在有着强有力军队的支持下,辅助经济手段的诱惑,民心是一种很容易被扭曲的东西。
  满清统治中原就靠的这一手,有着丰富知识的穿越众,没理由做不到这点。何况满清和明朝人的仇恨,种族间的隔阂,一点不比汉人和印度地区各民族的隔阂大,一样是文化不同,风俗不同,语言文字也不同的情况。
  第三百八十章旌麾西指(下)
  在被征服之后,从印度地区招募的兵员战斗力最差,就算给了他们相比之前更好的生活,包括对种姓的制度逐渐废除,得到了广大底层平民的支持,通过卫生,教育,和经济上提高,得到了大多数印度人的效忠,但他们在历次军事演习中,总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尤其是面对倭国武士狂热的猪突攻击,就算有着半自动武器,也会士气狂降,不少人在坚固的阵地防御下,还会吓得腿软。
  最后只能让他们从事后勤工作,成为工兵和辎重兵的存在,不过他们做起苦力来倒是极好的,在皮鞭的威胁下,勤奋倒是说不上,但都非常老实,只要不冒犯到他们的宗教信仰,就愿意忍受这些辛苦。
  这些印度人组成的后勤部队就可谓是封建军队了,虽然他们有着近代化的工具和武器,但思想上并未得到多少改变,只有少数精英分子愿意主动融合到海宋帝国中,获取更高地位,大多数人不想打仗,只想种地、务工、经商。但他们众多的人力又不能浪费,这场战争需要大量人手,因此也需要他们上战场。
  整个海宋帝国的领土范围内,人口总数量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结果,约为9.4亿,其中汉族人就占了4亿多,倭国人近五千万之多,印度人有着20年左右和平统一稳定的生活,尤其是医疗卫生的改进,大量繁衍,增长到2亿的数量,其他南洋,朝鲜以及各个民族占据剩下了2亿人。
  人口是战争的基础,尤其是世界大战的基础,根据穿越众的估计,这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将超乎寻常,而且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人口。
  原因就在于双方都有着20世纪的强有力杀伤性武器,却没有20世纪的人口数量,海宋帝国还好一些,借助东方文化圈传统文化,民众的生育意愿强烈,在过去是因为低下的卫生营养问题,导致夭折率高,成年人比例太低,这也是平均寿命低的根本原因,现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又解决了卫生问题,生育意愿一时间还没有因为教育经济水平的发展而降低,因此自然地出现了人口井喷的现状。
  而原本历史上,整个17世纪的时候,世界人口数量才不过6亿多。
  而根据从西方国家得到的数字,他们的人口总数不过是4亿多,其中还要去掉近千万的黑奴,还有印第安人等繁衍更快的土著,真正的西方白人不过只有两亿多,这意味着他们动用的兵力远远少于海宋帝国,承受的伤亡代价也远远低于对方。
  而在有着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基础的社会背景下,大规模战争造成的问题,主要在于大量适龄工业人口被占用去做战争所用,那么为了经济生产而投入的人力会大幅度减少,毕竟人口只是表面数字,真正的劳动力还要乘个三分之一才算数,婴幼儿和老年人,以及伤残者等要占去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口,尤其这个时代人的劳动力年龄并不高,很多人由于营养问题,四五十岁就可能丧失完整的劳动力,无法充当合适的产业工人。
  经过种种计算,海宋帝国的穿越众认为自己在这场世界大战中不会进展顺利,但起码有更多的底气可以坚持,能够坚持到对方无法忍受为止。
  他们做了长远的打算,根据道君的要求,扫清寰宇,就必须分步骤进行,逐渐将占领区纳入华夏文化圈,而文化圈的辐射融合,至少要用一代人来换,也就是15到20年的时间,那么这次世界大战就会以20年为一个周期进行。
  他们不担心自己的寿命问题,因为这两个一直在他们周围使用各种道术提供方便的女人是最好的例子,五十年过去,对方和以前的合影中的容貌几乎毫无变化,还不知道她们究竟有多少寿命。
  在这点上,他们有着更强的信心,那些北美穿越众通过情报得知,一千多人中,死掉了大半,因为他们当初来的都是专家人物,年龄很多都在三十,甚至五十左右,六十多年过去,加上陌生环境的伤害,就算有药物治疗,对身体的损伤也积累了很多,早就扛不住了,现在只有一百多名北美穿越众在继续发挥着作用。
  而他们为了保密,也没有对其他人揭露华夏穿越众的真实来历,编造的理由甚至是基于华夏穿越众而来。说是同样来自一个海外大国,在内讧中四散逃离,是属于政见不同的两方,因此有着近乎类似的力量和经济手段,但政治理念截然不同。
  他们现在的总统是一位70多岁的北美穿越众,因为声望问题,这些北美穿越众各个都有极为崇高的声望。这个总统是一个北美穿越众带来的孩子,他舍不得家人,因此才占用了宝贵的名额,当然这也是考虑到合理的接替。其他一百多人,也同样如此。这位总统受到父辈的良好教育,知道共和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洋彼岸的东方巨人,海宋帝国,双方难以真正和平共处,必然有一场大战决定双方地位,虽然不至于到种族灭绝的情况下,但想要通过和平手段让双方互相真正承认,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对海宋帝国的行动,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不过基于“分权”和“制衡”为基础的美洲共和国权力架构,虽然能够保证整个国家平稳发展,但面对战争的危机时,应对就未免迟缓。
  各种情报已经显示海宋帝国正在进行一场超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其规模前所未有,是任何一次海宋帝国对外征服战争中都未有的,就算对付倭国那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也只是动员了不到二十万人。但根据中央调查局的特务情报,此次在海宋国各大新兵训练营已经启动了百分之六十,预计六个月后就有超过四百万人的庞大军队出现,而海军舰船也开始大规模维护整修,以及制造新型舰船,各处海军学校也开始扩大招生。
  但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和拥有独立行政权的总统之间毫无例外地发生了争吵,国会不同意总统要求宣布国家立刻进入全面战争状态,此时美洲共和国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为了防止独裁者诞生,防止后人因为拥有更高的科技和军事力量,改变国家整体,进行军事独裁统治,因此总统对军队的控制和调动等,都有很多法律限制,这点和后来因为恐怖危机而得到更多法律授权的米国不同。对于这点,虽然米国穿越众考虑过战争问题,但相信凭借科技优势,并不是一个问题,反而以后的发展中,防止出现军事狂人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美国总统只能在自己行政权力范围内进行军事准备,开始加强军工生产,不过对于扩大军舰建造,增加陆海军开支等一系列问题,不出所料,国会又发生了争执,很多议员认为这是海宋帝国的军事讹诈,想要谋取更多利益。毕竟由于国体不同,他们东方人这种军事动员起来耗费很少,根本问题是他们人力不值钱,一个劳动力价格仅相当于欧洲人的五分之一左右,甚至很多人吃饱饭就可以,这在他们来看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第三百八十一章大战之前(上)
  美洲共和国白宫会议室。
  总统正在和他的智囊们,以及海陆空军最高长官,正在召开特别紧急会议,应对当前世界局势。
  一共有八个人,其中海陆军最高长官都是土著人,他们也是最年轻的,只有五十多岁,原本基本上由米国穿越众担任的高层军中职务,由于大多数人已经年纪过大,精力不济不适合处理军务,已经相继退役。
  “毫无疑问,根据各方面的情报,海宋帝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动员,根据他们兵员和物资调动方向,他们的战略进攻方向只可能是中东。”75岁的希拉德是一个黑人,也是米国穿越众的一员,是这个会议室里,除了总统之外的唯一一个非土著。
  米国穿越众剩下的一百多人,除了少数是科学家,还在继续工作研究,剩下的已经退休养老,还在从事政治工作的寥寥无几。
  “海宋帝国陆军已经快速集结了四百万余人,如此庞大的军力,是我们整个共和国常备军的十倍,欧美联盟的军队总和也不过一百二十万,我们需要立刻进行总动员,而且召开联盟特别军事扩大会议,进行统一协调。”希拉德阁下有些着急,他和总统都有着历史经验,知道就算实力更强的一方,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在战争初期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扛不住很可能失败。
  对方可不是人口和资源潜力有限的,和一战和二战期间的德国不同,他们将要面临的对手,是一个有着世界上最广大领土,最多人口的近代化工业国,动员能力强,士兵作战意志高,绝对不是个可以轻易打败的对手,就算有着超出一筹的科技力量也一样,他们还记得原本时空中的诸多战役,以及这个时空中一次大规模远征的彻底失败。
  “我已经下令军队预备役转入常备军,并且提高军队警备等级,但这场战争,我想知道我们有没有胜算,打到何种程度才能停止,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才能终止战争?这些是我用来说服国会扩大授权的基本。”总统沉着地问道。
  “我们的优势在于海军远比对方强大,对方并不是传统的海上强国,虽然有六十年的发展,但在海军科技领域的发展下,仍然落后于我方,在主力水面舰艇的对比上,共和国和欧洲联盟总共拥有35艘战列舰,而对方只服役了14艘,在空军没有办法作为主要攻击力的今天,战列舰的数量决定双方的海军总体实力。
  借助海上优势,他们不可能攻击到美洲共和国本土,我们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我们的联盟欧洲各国很可能再次面临一次‘上帝之鞭’的肆虐,他们的陆地军队,如果不能将海宋帝国陆军堵在中东和乌拉尔山以东,就会受到极大威胁。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可能被孤立,而对方有着足够大的迂回空间,可以凭借中东大铁路以及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两处攻击,让欧洲军队顾此失彼。
  最坏的情况下,对方此时立刻发动战争,在六个月内,中东地区可能就丧失殆尽,包括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地区都会沦陷,随后就要看欧洲各国军队发起动员和组织的速度,但缺少统一指挥的他们,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我们想要支援,也只有靠海军来运输,这个时候就要戒备对方的海底狼群袭击,按照这些分析,很可能最终我们要将中东让出,甚至还要让出半个北非地区才能满足对方的胃口,当然前提是必须让对方承受到足够大的损失,使得他们不得不衡量战争收获的利益和成本。”
  ……
  双方的高层正在进行博弈,士兵在征发,军事物资也在准备中,欧美联军在中东经营的几个殖民港口空前紧张,士兵源源不断地通过轮船运来。和海宋帝国将铁路修建到任何一寸领土上的原则不同,由于双方国家体制的问题,欧美联盟在自己的国土上拼命兴建铁路,而殖民地中的建设就参差不齐,而中东这块沙漠遍布,气候炎热的地方修建铁路成本太高,尤其是人力,死亡率也非常高,少了东方的劳动力,只能从欧洲本土和非洲征发,劳动力不足,进展很慢。
  就算再迟钝的国家,也知道世界上两大隐隐对立的集团要进行一场战斗,在多数人看来,这是对石油的争夺,在军事理论家的分析中,这是新兴工业资本家对海外资源地的需求,导致了这场战争,两大军事集团对于资源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尖锐,这种现实决定了这场大战不可避免。
  但没人知道战争会有多大规模,是和以前的边境冲突一样,通过外交斡旋就可以解决;还是要像第一次北美海军突袭海宋失败后,通过签订停战条约,进行赔偿来终止战争。
  欧洲各国一片风声鹤唳,大多数欧洲人此时正处在美洲现代先进科技文化的剧烈改变中,北美穿越众没有办法像华夏穿越众一般靠屠杀和同化来统一周边国家,他们在占据了南北美洲之后,就对早已有着独立历史的欧洲母国无能为力,这些欧洲国家互相作战,宗教信仰,经济利益,政治冲突,民族问题掺杂在一起,难以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欧洲帝国,他们更不想背上这个包袱,在通过政治军事联盟之后,对这些国家的内政并没有过分进行干涉,只是通过经济和教育的手段,逐渐引导这些国家进入现代文明的行列,在一些法律上派出顾问进行改进。
  不过海宋帝国将要发起的这场战争显然要将他们这一政策打断,英格兰、普鲁士、法国、意大利以及俄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首脑频频展开会晤,专列在欧洲各国首都来回奔驰,协调该如何动员军队,和美国不同,普鲁士、法国、俄国等还是帝制国家,只是国内工业资本开始大规模发展,但在美洲共和国的外部影响和支援下,走得还算顺利,靠着米国人的贷款和工业产品,完成了工业资本的初期积累,同时在米国人的要求下,各国通过了劳工法律,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法律,大大稳定了社会环境,将很多隐患提前清除。
  当然这是建立在美洲共和国强大科技带来的超高生产力的前提下,美洲继续实行大农场,北美地区是世界最好的粮仓之一,通过向欧洲出口大量小麦和玉米,解决了欧洲许多国家的饥荒问题,尤其是沙皇俄国,粮食从来都是一个导致国内发生动乱的重要根源。
  凭借粮食和工业品,美洲共和国,在欧美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场战争,理所应当要向美洲人请求支援。
  而美洲共和国总统也没有采取孤立政策,更不会在国内财阀资本的撺掇下发战争财,他毕竟是穿越众,有着父辈传递的历史知识,明白海宋帝国的危险性,一旦被他们收拾掉欧洲这个人力物力丰富的同盟,那以美洲共和国数千万的人口潜力,根本不是对方的对手。
  因此在无法进行全国总动员的情况下,他只好巧立名目,暗中大量增加军费开支,收购战备物资,从军用罐头到枪支弹药,向国内各个工厂大量下订单,然后这些物资将以赊欠的方式直接提供给欧洲各国,尤其是沙皇俄国。这个欧洲各国发展中最落后的一个,却向来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欧洲宪兵”的称号,就建立在他们庞大的人口和军队上…
  在二战前夕苏联有接近两亿左右的人口,而现在靠着美洲共和国的扶持,卫生和粮食的输入,俄国英雄母亲频频出现,十几个孩子的家庭屡见不鲜,原本到1800年才有4000多万人口的俄罗斯,现在早已超过这个数字,达到了1个亿的庞大数字,占据了整个欧美联盟的四分之一人口。
  美洲共和国的军事物资输出方向,主要是这几个军事动员潜力大的国家,欧美双方高层领导人已经达成一致,在前期将主要由美洲共和国负责军事物资的提供,简单地说,就是美洲人出钱出枪,欧洲人出人,与海宋人对杀。
  对于这点,欧洲人没有多少异议,毕竟美洲现在仍然是地广人稀,整个美洲共和国实际可控制人口只有两三千万人口,范围内还有更多土著没有归化,远远没有多少军事动员潜力,但工业规模却几乎是整个欧洲的三倍以上,农业总产量更是两倍,大规模的农场,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面前,只需要很少的人力,解放出来大量劳动力进入工厂做工,而流水线,自动化等现代技术,更让工厂的生产效率有了大范围提升。
  俄国沙皇对此很高兴,他可不在乎底下孩子们的生死,他知道从这次战争中,又能得到大批来自美洲人的军需物资,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各种较先进的军工生产线,还有大量低息甚至无息的军事贷款。
  法国的皇帝路易十五却并不高兴,法国的工业刚刚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借助美洲人的技术和资金援助,法国不仅本土的工业,还有海外殖民地的建设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当然代价是美洲上的殖民地被北美人买走,其他欧洲国家也是如此,这段历史相对并不血腥。北美穿越众大都是通过赎买和交换的手段,将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清除出去,当然也会少不了武力威慑和冲突。
  但是海宋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他还记得前年参加海宋帝国建国大阅兵,数量众多的陆军士兵,让他无法相信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拿出来的。而据说对方此次单是集结的兵力就超过了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总人口数量,四五百万的真实军队,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想象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大战之前(下)
  法国人口总数在大量进口的廉价粮食,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万,能动员出来的部队最高能够有五十万,但他知道,这只是对方前期的兵力,而五十万的兵力上限就是他的国力最大支撑限度,再多就会让整个国家几十年缓不过气来。
  唯一让他感到庆幸的是,不是自己一个国家面对这个庞然大物,而是整个西方世界,这让他仅仅是不高兴,而不是恐惧,因为这场战争,显然军火工业还不发达的法国得不到多少好处,而只能靠着出人力继续从美洲人那里获得技术和资金的援助。
  英国国王,普鲁士皇帝等各国君主对这场战斗的结果也是较为乐观,虽然对方军队数量庞大,但东方人的体格素质本来就比西方人差一些,而且武器上也有优势,他们相信就算有一倍的兵力差,也可以在充裕的军火供应下,靠着防守打退海宋帝国的进攻,恢复到以往的和平,继续大规模发展工业。
  而但他们的工业潜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后,欧美地区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不是发展极不平衡的海宋帝国所能应付的。
  ……
  距离李林下令海宋帝国高层发起“扫清寰宇”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里,战争双方都在拼命准备着。让欧美联盟领导人庆幸的是,海宋人没有接着率先动员而发起突袭,留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但不幸的是,从双方动员的规模来看,这将是空前惨烈的一场世界大战。而有了六十多年的从头改造建设,海宋帝国凭借人口数量,以及国家体制,在兵力上,要远远胜出。
  两年的时间,海宋帝国动员出了1200万的恐怖兵力,不过相对于二战苏联两亿人口动员出一千多万军队来说,比例上并不算可怕。最少这个规模的兵力动员,海宋帝国还游刃有余,粮食价格只是稍微上涨,没有因为大量劳动力被占用,而影响了粮食生产。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海宋帝国统治区域广大,建立合适的大范围产粮区很容易,神州的东北地区,以及南洋各大岛屿,东南半岛,印度恒河流域等由于环境良好,成为帝国主要商品粮产区。
  凭借现代农业技术,化肥,农业机械,农场工人的生产率很高,这是提供大范围商品粮的基础,而传统封建社会,一个人的粮食生产力有限,只够维持几个人的生存,因此无法提供大量的商品粮出售。
  然后借助庞大的海上贸易舰队以及陆地上的铁路网,这种商品粮的运输消耗很少,远远不是封建社会漕运的规模可以比较的,每年都有数亿吨以稻米为主的粮食从这些商品粮产区,运往各个人口稠密,粮食不够充裕的地区,比如印度,扶桑,神州本土的北方地区,大大平抑了粮食价格,靠着政府提供的基本生存保障,饥民不再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饥荒的问题,给海宋帝国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虽然民族众多,但仍然成规模反抗逐渐平息不见的根本原因,东方人的忍耐性还是要远强于西方人,在吃饱穿暖的前提下,真正愿意作乱的人不多,几乎各个国家的民众都是如此,不管朝鲜,还是扶桑,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底层平民没有那么多的政治诉求,这是传统文化的力量,而他们的上层早就在海宋帝国的征服中被清扫了。
  这1200万的恐怖兵力中,海宋人占据了四分之一,提供了300万人的作战兵力,其中陆军220万,海军以及附属部队80万,装备精良,士气高涨,训练有素,是主要的核心作战兵力。其次,扶桑民众积极参军,为了保护他们当前的温饱生活,以及争取更多利益,获得更多移民的土地,五千万的国民总人口,动员出了200万陆军,12万海军,当然这些军队的动员,训练和组织都是海宋帝国官员处理的,只有少量扶桑人官员参与其中。印度人动员出270万人,当然大多数是工兵和后勤兵,并不是战斗兵种,剩下的各民族和地区中,女真人出动了5万骑兵,是陆军大规模骑兵团的主力,其次还有蒙古人的3万骑兵,东南亚地区也动员出数十万军队,林林总总,帝国统治下各民族都或多或少派出了军队。
  对海宋帝国统治下的各民族而言,这不仅是义务,更是一个现代国家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标志,只有各个民族经过统一对外战争,共同流过血,才对这个国家有真正的认同感,共同对付外来敌人。
  兵力庞大,组成成分复杂,训练组织起来非常费劲,好在经过强制推广汉语和汉话,底层军官还能统一军令。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花费两年时间才将这些不同种族成分,不用语言文化的人训练成为一只近现代化军队,为一个国家作战,已经是效率很高的。在历史上,能够做到将多民族部队团结到一起,还能发挥出强大战斗力的统领极少,将罗马几乎打到濒临崩溃程度的汉尼拔就是其中一个,他手下的军队五花八门,不过就算如此,也无法和当今的海宋帝国军队相比。
  根据最详实的资料统计,这一千两百万庞大军队中,民族成分就多达150个,地区的来源更是天南地北,文化习惯更是截然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发挥战斗力,原则上没有办法使用混编,只能以军团为单位进行单独编制,然后不同地区的军团互相以适当比例分配给各个战区指挥官。
  欧美联盟则组织起了460万军队,这些军队成分复杂丝毫不亚于海宋帝国,调动难度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们主要是以国家为单位出兵的。其中沙皇俄国出兵240万,占去了一半,显然这不是因为它的国家动员机制就比其他国家强,而是他们在工业化发展中最慢,贫民数量更多,征兵更容易。法国其次,出兵30万,普鲁士25万,英国15万,美洲共和国出兵10万,其他像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林林总总凑齐了一百多万军队。
  后勤的统一保障,欧美联盟多年的运作,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军火物资统一向美洲共和国定购,当然也有大量军火生产线从美洲共和国临时引进,就地生产。
  就算如此,操持着各国语言的各国军官,也是对自己的盟友们百般不放心,两年的军事训练和协同演习,才让这些人能够有组织地进行作战。
  第三百八十三章海陆进攻(上)
  中东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海宋帝国在这里有数条铁路干线,并且有几十座顺着铁路沿线而建设起来的城市。
  万胜城就是其中一座,这里汇集了超过五十万的陆军。城中建立的前敌指挥部中,冯夏如正在使用李林刚刚传授给她的水镜之术,给周围这些军方大员们提供任意地区的实时场景。
  这些军方大员大多四五十岁,年富力强,从父亲一代就为海宋帝国效力,他们是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也从父亲一辈的口中知道那场海上大决战的部分真相,对这种法术有所耳闻。
  他们知道那次神奇胜利的关键,就在眼前这个更为神奇的法术之中。这种道术与他们受到的教育并不冲突,穿越众们在看到李林展现的道术后,不得不认为这个世界并非原来那个完全唯物主义的世界,在以科学为基础的教育中,也特别指出,科学还无法解释世界上的许多神秘现象,对待这些已经发现的神秘现象,要在怀疑的基础上承认这些神秘的存在,并且进行探索和利用。
  现在想要弄个究竟肯定没有机会,这个女人看似只有三十来岁,身后跟着的卫队却是最高一级的帝国禁卫军组成的。
  根据事前推演,双方的战略优劣势很清楚,建立在科学推算基础之上,顶多是打平的结果。
  本方想要胜出,就要再次利用这种战场的单向透明。
  而且在陆地作战,这种透明效果会比海上作战起到的作用更强,最简单的一条,海军的后勤物资都是自己携带,靠着舰船的庞大载货量以及海军相对较少的人数,海上作战的特点等,粮食弹药补给一次就足够维持很长时间。
  而陆军就难以做到这一点,由于投入兵力众多,就算囤积了大量物资,一旦后路被断,只要有几次高强烈度的战役,那些弹药就会迅速消耗尽,在缺少弹药补给的情况下,再先进的武器也会成为废铁,士气会狂降。
  这些海宋帝国军人要做到的,就是要利用这种战场单向透明,尽量地转化成绝对优势。
  和海上作战不一样,就算知道对方的存在,想要在海上中途伏击也很难,大海空旷,没有那么多地形利用,容易变成正面决战。当然仍然有优势,以逸待劳在那种战斗中都会占据优势的。
  但如果是陆地上,可以做的文章就太多了,刚刚见识到这一神术的军方大员们在经过几天的惊讶和适应后,已经大大兴奋起来,开始提出一个又一个的战略计划,而每个计划在战场信息单向透明下,成功率都大大提高。
  战斗中最重要的一项要素就是信息,在找到能够实地看清楚敌人的每一处兵力布置,乃至他们指挥官举行的军事会议,就算最反对这场战斗的高级军官也不由地认为只要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就可以轻易取得一场大胜,区别只在于时间和损失的大小。
  “从他们的战略部署来看,敌人不想主动进攻,呈现防御姿态,在整个中东地区布置了一百六十万左右的军队,他们主要驻防的地点不是内陆城市,而是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城市,剩下的军队则扼守着亚洲通向欧洲的军事要道。显然他们想尽量在内线作战,借助海军和铁路线的优势与我们对峙。”
  “我们的海军可以凭借实时战场地图在海上派出狼群截击他们的运输舰队,除非他们每次都派出大量主力舰队护航,否则这些港口城市就算有着海路补给,成本也会极其高昂。”
  “最高领导的战略决策已经下来了,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放血,第二步锁喉,第三步致命。为了彻底消耗殆尽对方的战争潜力,我们整体战争策略不是速战速决,而是派出陆军先封锁这些港口城市的陆上通道,迫使他们只剩下海上补给一条路,这时候我们就会派出大量潜艇组成的猎杀舰队对他们的补给舰队进行攻击,如果对方派出护航舰队,我们将根据对方护航舰队的规模,进行针对性的游击战。我们在印度洋海域拥有三个港口作为海军游击作战的军事基地,这些港口中都建立了强大的岸防炮阵地,足以抵御敌方海军的进攻。
  海军将充分发挥狼群战术,在主力舰数量落后的情况下,不断针对敌方海军的弱点进行放血。我们表面上是动员了大量陆军,一则迷惑对方,二则让对方将大量物资投入到陆军,无法对海军进行大规模的增加舰船,最后的决战还是在海上,只有海军的决战才足够致命,欧美联盟的核心就在于海军,只要解决掉他们的海军,就意味着我们占据了战略主动权和绝对优势,美洲共和国无法对欧洲大陆提供军火物资和粮食输入的情况下,一群欧洲国家只能在我们帝国陆军的铁蹄下颤抖。”
  ……
  冯夏如只能听懂这些高层将领关于一些战略级别的商议,涉及到底层调配细节就不明白了,只是按照对方的要求,不停地转换影像内容。
  她也知道帝国上层定下这个策略的背景,第一次海上决战虽然获胜,但正面海战两次失败,最后的胜利还是主要靠陆军获得的,长期以来海军都抬不起头来,这点被许多致力于海军的穿越众耿耿于怀,尤其是当时的海军舰队司令何明宇,更是坚决要求这次决战中必须要在海面上击败敌人,挽回海军的尊严。
  后来的扩张中,一直没有机会与欧美海军进行海上主力舰队的决战,而且欧美由于海军传统,仍然发展地比他们更快,这五十多年发展下来,使用内燃机动力,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主力战列舰也只有14艘,而对方的数量已经35艘,这种差距随着双方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大,对方的科技发展变得更快,主力战舰的许多技术装备都比对方落后一到两代,让直接海上决战变得不可能,只能通过战场的单向透明,通过不断袭扰,削弱对方的海军实力。
  海军战舰打沉一艘重新补充起来就要一年以上,更不用说熟练的水兵,远不是步兵补充起来那么容易,而大炮和枪支的补充起来就容易许多,在有着强大近代工业技术的美洲共和国看来,只是下多少订单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